4月9日,全国铁路实施新的货物列车运行图,通过新增421列大宗直达货物列车、优化403列跨局货运班列、稳定93条中欧班列图定线路等举措,构建起覆盖更广、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物流网络。
本次调整不仅是铁路货运体系的自我革新,更是以“数字引擎”重塑供应链韧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布局,将为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更好服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运输保障。
数字化赋能,智慧物流提升运输效率。新运行图将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货运全流程,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运输资源的精准调度和动态优化。例如,上海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应用AGV自动导引车,人工需求减少70%,作业效率提升30%;全国3286家网络货运企业接入800万辆货车,平均等货时间由2~3天缩短至8-10小时,交易成本下降6%-8%。这些技术创新使全国铁路货物周转量同比增长8.2%,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提供了坚实支撑。
多式联运协同,构建无缝衔接的物流网络。此次调图突出不同运输方式的协同联动,通过新增5列多式联运班列、推广“一单制”铁海联运等举措,实现物流全链条无缝衔接。例如,湖北祥云集团通过“一单制”铁水联运,磷矿石运输成本降低30%,运输时效提升40%;石家庄南至广州国际港的多式联运班列将电子元件运输时间压缩至48小时内,单箱成本降低200元。这些调整使多式联运占比提升至28%,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国际物流拓展,强化“一带一路”枢纽地位。新运行图进一步拓展国际物流网络,通过稳定93条中欧班列图定线路、新增跨里海线路等举措,形成“东联西出、陆海并进”的国际物流通道。如中欧班列跨里海线路将中国至欧洲的运输时间缩短至15天,单箱成本降低15%;中老铁路累计运输货物突破1000万吨,覆盖19个国家和地区,带动沿线贸易额增长56%。这些调整使2025年一季度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发送量同比增长12%,助力中西部地区从内陆腹地向开放前沿转型。
春潮涌动千帆竞,铁龙纵横万象新。全国铁路运行图的战略性调整,是一次运输网络的优化升级,更是一场以数字技术驱动供应链变革的深刻实践。未来,随着智慧铁路建设的深化和国际物流网络的拓展,铁路货运将继续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压舱石”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铺就更加坚实的“智慧动脉”。(朱春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