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中国游:必胜客打造舌尖上的文化旅程

来源:东方网    2025-04-10 14:18
来源: 东方网
2025-04-10 14:1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当扎染蓝邂逅披萨金黄,当麦秸剪影映照松花江畔,在火热的“ChinaTravel”下,一场以“非遗中国游”为主题的味觉文化盛宴也在全国各地展开。时值必胜客超级至尊披萨诞生35周年,必胜客携手全国多位非遗传承人,将杭罗宋锦、鲁绣钉珠等数十项非遗技艺化作“文化调料”,为消费者定制了一场可穿戴、可品鉴、可带走的“China Travel”非遗探索之旅,让传统技艺在当代旅游地图中绽放新生。

城市非遗驿站:一城一味的文化密码

春日的锦官城,位于万象城的必胜客餐厅化身“非遗工坊”。省级非遗“峨眉扎染”传承人王永清抖开一幅蓝白晕染的“披萨布”,褶皱间的靛蓝流淌,恰如拉丝芝士的绵密张力,“三改其稿才让扎染‘吃’进披萨里。”同样以扎染为灵感,搭配必胜客春夏新菜单产品的缤纷色彩,中国西部高级定制中心设计师杨媛媛为嘉宾呈现了一场春日美学穿搭分享会。

西安大唐不夜城的大悦城餐厅内,碑林王氏布艺非遗传承人将陕北布堆画与披萨造型结合,粗犷棉布拼贴出丝路古城的热情,引得往来游客纷纷驻足参与拼布创作。

在必胜客天津博物馆主题餐厅滨江餐厅里,天津市级非遗肖氏剪布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孙肖炜将纹样搭配比作"调配披萨馅料",带领汉服爱好者们将手中的传统纹饰碰撞出摩登火花;哈尔滨中央大街的江畔餐厅则上演"麦秸披萨"奇观,非遗匠人以麦秆复刻丁香花披萨造型,让游客在松花江畔同时品味北国春色与非遗匠心。

非遗技艺长廊:穿行千年的味觉地图

济南趵突泉畔,鲁绣传承人宋爱华以"衣线绣"针法勾勒披萨纹样,山东艺术学院的00后学子将传统纹样解构重组,让传统图样焕发几何美学:把披萨切片转化为扇形绣绷,创作出“红屋顶”刺绣耳饰、披萨纹样挂件等潮玩单品;将手绘与刺绣结合,在披萨包装盒上勾勒出中西合璧的视觉叙事。

在广州,广绣大师许春恒正集广绣、戏服制作、群褂制作、钉珠绣等多种非遗技艺于一体创作独特的“广绣至尊披萨”,运用细腻多变的广绣针法,以色彩明艳的丝线勾勒披萨轮廓,将群褂的金银线用于“饼底”“馅料”铺陈,而钉珠绣则以闪亮珠片,模拟出食材的诱人光泽。

福州三坊七巷主题店里,珠绣非遗匠人用五彩珠片复刻海鲜披萨,闽地海洋文化在方寸间粼粼生辉。

上海美罗城餐厅内,亲子家庭以宋锦"两经三纬"技法编织披萨工艺品,千年织造智慧与都市时尚在此交汇;杭州西湖文化广场店则用世界非遗杭罗织造技艺,在薄如蝉翼的丝绸上再现披萨纹理,成就可收藏的江南风物手卷。

?文旅融合新范式:让非遗成为旅行目的地

这场横跨大江南北的"非遗中国游",不仅将必胜客餐厅打造成城市文化会客厅,更创新推出非遗主题套餐、限定周边及文化体验路线。

贵阳的国家非遗传承项目苗绣传承人顾伟伟和扎染传承人田丹,以必胜客超级至尊披萨为设计基础,结合贵州扎染、苗绣及拼布三种非遗技艺,为必胜客特别制作了一份 “非遗披萨”。

通过将非遗元素深度植入China Travel体验,必胜客让年轻人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完成对城市文化基因的解码。

从西安到珠江,从松花江到西湖畔,必胜客以披萨为画布,以非遗为脉络,绘制出一幅当代中国的文旅新图景。这场舌尖上的非遗中国游,正为文旅融合写下鲜活注脚——传统,原来可以如此年轻;旅行,本就是一种文化传承。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