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传统机器人桎梏!AI+机器人领域的青年先驱!

来源:东方网    2025-04-10 10:01
来源: 东方网
2025-04-10 10:0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江西应用科技学院大学生科创团队(项目负责人:郑圣、郭瑀轩,成员:董显汭、陈利民、赵芦芳、帅璟、刘逸晨、邹梦瑶)研发出一种AI应急搜索救援足式机器人,凭借其突破性设计与多场景适应性引发广泛关注。这支年轻的团队以“AI+仿生机器人”为核心理念,直击传统救援设备的刚性限制,用创新算法与机械设计重新定义智能救援的未来。

市场背景:在灾害搜救、复杂地形勘探等场景中,传统轮式或履带机器人常因地形适应性差、自主决策能力不足而受限。市场现有的应用于应急救援场景的机器人尚存在设备的运动灵活性不足,感知与实时路径规划能力薄弱,难以满足高动态环境等问题。团队希望能将仿生机械设计结合于人工智能技术,赋予机器人真正的‘思考能力’。

解决方案:团队自主研发的AI应急搜索救援足式机器人,深度融合机械仿生学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三大技术飞跃;采用多自由度关节设计,模拟生物足式运动逻辑,可跨越沟壑、攀爬陡坡及不规则地形,突破传统机械移动边界;搭载多模态传感器与边缘计算模块,实时构建3D地形图,通过强化学习算法动态优化行进路线;集成计算机视觉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识别受困者体征、分析声源方位,并联动救援系统生成最优营救方案。

未来发展:据了解,该团队的成果已经获得社会专业救援团队的重视,团队与南昌市红十字救援队签订了意向合同,取得了技术和资金的支持。团队负责人郑圣表示,团队的目标不仅是制造一台机器,而是构建一个可进化的AI救援生态系统,下一步,研发方向将聚焦群体智能协作——通过多机器人协同与5G远程操控,实现大规模灾害现场的高效覆盖,真正突破人力与机械的协同极限。

当传统机械遇见AI革命,江西应用科技学院的青年团队以破局者的勇气,在足式机器人领域开辟出一条创新赛道。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中国青年不仅是未来科技的见证者,更是定义者。在这场AI与机械共舞的浪潮中,这群青年工程师正以硬核实力,书写属于智能救援的新篇章。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