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甬城,春潮翻涌,艺术之风正盛。4月10日,华茂美术馆完成升级改造后焕新开放,以“跋涉与追索——华茂教育典藏中国美院两届全山石油画创研班作品展”作为开馆首展。展览集中呈现了中国美术学院两届全山石油画创研班26位学员的主题性油画作品,展期将持续至7月9日。
本次展览由宁波市鄞州区委宣传部、宁波市鄞州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宁波市鄞州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徐万茂美堉公益基金会、华茂教育基金会联合主办。当日上午,来自政府、艺术界、学术界、教育界和媒体的近200位嘉宾汇聚于此,共同见证这一艺术盛事。
薪火相传:十年典藏育新锐
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油画艺术家,全山石被誉为中国油画创作的“引路人”、中国油画教育的“铺路石”,在2019年荣获中国文联第三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2021年荣获首届“华茂美堉奖”,2023年荣获“首届世界华人美术金笔奖”等。
多年来,全山石指导的创研班坚持油画创作生活化、本土化和民族化探索,将主题性创作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培养出大批兼具扎实造型能力与现实关怀精神的艺术家。本次展览正是其多年教学成果的集中呈现,让观者切身感受到“主题性创作”薪火相传的精神力量。
随着展览正式启动,中国美院全山石油画创研班两届共26位学员的主题性创作成果呈现眼前,这些作品承载着全山石的心血与艺术教育理念,既是创作教学的实践结晶,也是现实主义油画语言的时代探索。在师承与创新之间,在经典与当代的交汇处,这场作品展不仅延续了主题性油画的传统,也为其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与启示。
展览以三个展厅的空间构建层次分明的叙事脉络,作品题材既凝视重大历史事件,也关注社会变迁,艺术家们以现实主义的笔触捕捉时代脉搏,在色彩、光影与构图中融合传统技法与当代语汇,为主题性油画注入新的可能性。漫步三个展厅,观众不仅能看到青年油画家的造型能力和艺术修养,更能体会他们笔下流露的对现实的情感、对人性的体察、对时代的共鸣。
而这一切早在十年前,便已经埋下了伏笔。2015年,全山石艺术中心与中国美术学院联合创办首届“全山石油画高级创研班”,面向全国选拔具有潜力的青年油画家。彼时,这批学员尚未成名,但华茂美术馆以独到的眼光,将他们的“萌芽期”作品纳入馆藏,成为国内少数系统性收藏青年艺术家主题性创作的机构。
在全山石大量心力倾注下,创研班以“培养中国油画的后备力量”为目标,构建了“基础训练+创作实践”“国内教学+境外考察”的多元模式。2015年,首届学员赴俄罗斯进行40余天的艺术考察和深入当地农村对景写生;2016年,全山石带领学员辗转巴黎、马德里等10余个城市的38座博物馆及艺术研究院考察,在世界油画大师原作前现场授课。
2021年,第二届创研班进一步创新教学模式,采取基础训练与创作实践相结合、集中授课与分段实践相穿插等多样化教学模式,让每位学员都完成了一幅或多幅的大型主题性创作。
十年间,从俄罗斯广袤的田野到欧洲博物馆的艺术殿堂,从课堂写生到大型主题创作,华茂美术馆的收藏始终与学员的成长轨迹紧密交织。本次展览中,26位艺术家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个体探索,更折射出一家民营美术馆对艺术教育的长期坚守——以收藏为纽带,让美育的星火在代际传递中生生不息。
作为展览的学术延伸,“主题创作与艺术教育”学术研讨会也在华茂校园内举行。会上,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油画学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浙江财经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俄罗斯师范大学等机构和学校的30余位学者、艺术家及各大媒体齐聚一堂,围绕“主题创作与艺术教育”展开讨论——主题性创作如何在不同社会语境中承担时代叙事的责任,如何在当代艺术语境中拓展表达边界,成为研讨的核心议题。
以美育人:华茂匠心润英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静水流深,大爱无疆。本次展览的系统性呈现,也呼应了华茂美术馆一直以来对艺术教育与收藏研究的深耕。华茂美术馆位于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内,由中国首位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王澍设计,占地4.14亩,建筑面积近5000平方米。馆舍横跨中轴河道,四周环水,融合江南民居建筑风格与现代设计理念,构建出独特的文化景观。“收藏为了教育,建馆旨在育人”始终是华茂美术馆的核心理念。2008年,华茂美术馆正式向公众开放,并始终坚持不以商业运作为目标,而是以艺术教育为宗旨,长期免费开放。
作为华茂美术馆升级后的首展,本次展览完成了硬件设施的升级。华茂美术馆以高标准要求,新增恒温恒湿展厅、智能光控系统,为现实主义油画的原作保护与观赏体验提供了技术保障。此外,在展陈方式上也进行了系统升级,观众可沿环形动线自由观展,沉浸式体验与艺术作品对话。这种更开放的空间布局、更智能的管理模式、更沉浸的观展体验,让艺术真正走近大众,让教育与艺术的融合更加深入。
硬件升级的同时,华茂美术馆的教育职能也在不断拓展。近年来,华茂美术馆积极推进“馆校一体”的联动模式,与区域内学校、艺术机构展开合作,使华茂美术馆不仅是展览空间,更成为课堂的延伸。自开馆以来,华茂美术馆已举办100余场展览,吸引约40万人次参观、研学,成为市民共享的艺术交流平台。
这种美育实践深度践行了华茂集团创始人徐万茂的教育理念,正如其所言,“美育不是高大上的,不是刻意做的,是思想激发心灵美,日常工作生活,在大自然中提炼的。”艺术教育不仅是技能培养,更是贯穿成长各阶段的美育实践,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协同发展,塑造兼具审美能力、创新思维与家国情怀的新一代。
为实现这一育人目标,华茂创新性地打破传统教育边界,在“承认差异,提供选择,开发潜能,多元发展”十六字办学理念基础上,将“三大育四爱”教育理念,即将大教育、大艺术、大美育融入教育实践,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家庭、爱生命。依托教育博览园“四校五馆”的空间营造,华茂构建起以艺术环境育人的新范式,打造出“无围墙”“沉浸式”的艺术教育平台,使美育不再局限于课堂。同时,华茂还不断拓展美育的实施场域,持续推进“美堉奖”“教育论坛”等学术平台建设,这种突破性的探索,让美育真正融入日常教育与社会文化之中,推动艺术教育的创新发展。
本次展览不仅是对现实主义油画教育的一次系统性回顾,也是一场跨越校园与社会的美育成果分享。从十年前播下的“艺术种子”到今天展览墙上的主题性油画佳作,从一届届青年学员的成长轨迹到一次次展览的不断更新,华茂所坚持的美育之路是一条缓慢却坚定的耕耘之路。它不依赖宏大的口号,也不倚重流量的喧嚣,而是在一次真实的观看、一场师生的对话、一幅作品的沉淀中,悄然积累、深深扎根。正是这种绵延不断、润物无声的积累,构成了美育向上生长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