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先村地处云南省广南县坝美镇北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接壤,是典型的滇桂交界山区村。全村总面积45平方公里,山高坡陡、耕地稀缺,地质灾害多发,狭窄崎岖的山路弯急坡陡,交通条件艰难,大型运输车辆难以通行。长期以来,村民“靠山难吃山”,农业种植受限,产业基础薄弱,青壮年劳动力大多选择外出务工,村庄发展一度陷入“空心化”困局。
建立云南种植+广西分选跨省联建产业链,为破解发展难题,底先村“两委”立足实际,依托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的自然气候条件,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成功吸引跨省企业进驻,流转连片土地发展百香果种植。通过与接壤的广西西林县建立产业协作机制,利用该县成熟的百香果选厂资源,形成“云南种植+广西分选”的跨省联建产业链。
生产运输的“毛细血管”保畅通,为保障产业落地,村“两委”积极与企业协调,仅用一周便修通1公里产业路,打通了生产运输的“毛细血管”。创新推行“土地流转+劳务雇佣”模式,农户每亩土地年获租金750元,可优先参与基地务工,实现“租金+薪金”双增收,这一举措既盘活土地,又让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目前,底先村百香果种植基地达200亩,栽种“钦蜜9号”黄金百香果8万余株,推行“果豆套种”模式,百香果生长期套种黄豆,既提高土地利用率,又通过豆科作物固氮改良土壤。基地日均用工60余人,根据工种实行差异化薪酬:女性从事育苗、采摘日薪150元,男性负责搭架、搬运等技术活日薪170元。据测算,今年中秋节前后首果将成熟,亩产可达3500-5000斤,按当前市场价4-5元/斤计算,亩产值有望突破2万元,预计实现总产值320万余元,带动务工群众人均增收8000元以上。
“乡村的发展要有产业带动,更要群众参与。我们要主动当好‘中间人’,一头要对接企业,协调他们进行土地流转、保障用工;另一头要改变我们村民的思想,要从‘外出打工’到‘家门口干活’。看到乡亲们既能照顾家里头,又能苦到钱,这就是我们最开心的事咯!”底先村党委书记韦云表示。
底先村只是坝美镇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下步,坝美镇将依托良好的气候优势,因地制宜持续发展特色产业,围绕产业促增收和就业稳增收两手抓,让农民腰包“鼓”起来。全力推广百香果种植,拓展电商销售渠道,打造“坝美黄金果”品牌,推动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延伸,让小小百香果真正成为强村富民的“黄金果”。(张路珠 )
图为:底先村种植的百香果树苗 张路珠摄
图为:底先村民种植百香果树苗 张路珠摄
图为:底先村全景照片 何加清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