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的营商环境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所在。近年来,滨州市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是环境建设的生命线”的共识,坚决树牢“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的理念,系统化构建“3+8+N”工作推进体系,“滨周到”营商环境品牌越擦越亮,荣获2024年“营商环境十佳城市”。
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改革牵引,以群众和企业的“需求侧”倒逼“供给侧”改革
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在于精准对接群众诉求、企业需求。
滨州市聚焦群众关心的押金问题,探索创建“无押金城市”,在医院就医、宾馆住宿、企业投标等16个领域深入推进实施。针对群众反映的预付方式消费乱象问题,推出预付卡监管“一件事”,统筹公证、金融、银联等资源力量,搭建“安心储”信用监管平台,实现对消费者预付资金的有力有效监管。
在企业最关心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领域,滨州市创新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十证联发”,将土地、能耗、污染物和水资源四大要素保障纳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每个项目可节省100余天的手续办理时间。出台工程建设项目租赁土地办理审批手续实施办法,打破“谁的地办给谁”的惯例,盘活低效用地,为全国解决类似难题提供了“滨州经验”。
常态化沟通交流架起政企“连心桥”,让企业的获得感更足、满意度更高
优良的营商环境对民营企业来说,犹如阳光雨露,是立业兴业的必要条件。滨州市一体化健全完善“三级”企业帮包服务体系,市级专员帮包百户重点规上工业企业,县级专员帮包区域内“四上”及重点企业,乡镇(街道)、园区专员帮包其他类型企业,坚持“无事不扰、有需必应”,提倡“不见面”帮包,根据企业需求上门服务。
围绕七大县域特色产业,滨州市连续三年深入实施助推特色产业发展行动。大力实施成就企业家梦想行动,8800余个企业家梦想转化为现实。常态化开展“政企同心·亲清茶事”对接交流活动,每周筛选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难点诉求,市领导和企业家“面对面”沟通,全力为企业家纾困解难。创新设立“滨州企业日”,接连举办六届企业家大会,市场主体满意度持续提升。
全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也是企业最有效的“定心丸”。滨州市把企业看作“服务对象”而不是“管理对象”,推行全过程、全周期、全链条企业合规建设法治服务,开展企业事前法治体检、事中行政执法合规指导和事后司法监督保护,将法治贯穿企业发展全过程。创新建设市、县两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