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战略要求,景德镇陶瓷大学“智绘兴农”调研小组赴赣东北苏区凤岗村,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在乡村治理中的实践现状展开实地调研。此次调研聚焦基层干部对AI技术的认知、应用及需求,重点考察技术赋能乡村治理的可行路径,为乡村振兴提供科学支撑。
调研期间,小组成员与凤岗村基层干部进行多轮深度座谈。座谈会上,村支书系统介绍了村内AI技术的探索性应用,涵盖政策宣传、文化传承及日常事务管理等领域。值得注意的是,凤岗村基层干部中不乏长期参与治理的年长成员,其在技术应用中的实际体验成为讨论重点。双方就工具操作门槛高、本土化适配不足、持续性技术指导缺失等共性问题展开探讨。年长干部普遍表示,AI技术虽能提升效率,但需进一步简化流程、强化实操培训,以弥合“认知”与“熟练应用”之间的鸿沟。
随后,调研团队对村内多个场景进行细致考察。在村委办公室,小组成员观察基层干部日常工作中AI工具的适配情况,针对文件兼容性、方言交互功能等细节与工作人员交换意见;于村文化中心,团队深入分析智能系统在文化资源整理与传播中的实际效能,探讨技术优化方向;调研过程中,团队特别关注年长干部的操作习惯,记录其使用技术工具时遇到的典型障碍。
调研全程,小组成员通过结构化访谈、系统性观察及多维度资料采集,严谨梳理AI技术与乡村治理的融合现状。针对年长干部提出的操作困惑,团队现场演示基础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就功能简化、界面优化等提出初步建议,力求在技术推广中兼顾不同年龄层干部的实际需求。
此次调研不仅为凤岗村深化AI技术应用启发了新的实践方向,更凸显“技术适配”与“能力建设”并重的必要性。调研团队表示,将结合凤岗村基层干部结构特点,进一步完善技术推广策略,尤其注重设计符合年长群体使用习惯的培训体系,切实推动AI技术成为乡村治理的普惠性工具,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注入持久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