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探索非遗知识产权保护新路径

来源:东方网    2025-04-12 12:55
来源: 东方网
2025-04-12 12:5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天津科技大学文法学院非遗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团队赴天津市宝坻区方家庄镇小杜庄开展实践调研,与当地非遗传承人深入交流,并亲身体验手工香珠制作工艺。此次实践标志着团队的研究成果从理论迈向实践,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团队与传承人签订了知识产权采纳证明,为非遗的活态传承与法律保护探索出新路径。

深入非遗一线:对话传承人,体验香药文化  

    团队以李氏古法合香制作技艺为调研背景,聚焦非遗知识产权保护议题。在小杜庄,成员们与传承人面对面交流,了解传统手工香珠的制作工艺及其面临的侵权、技艺流失等问题。通过亲身体验“合香、总香、金香”等古法工序,团队深刻认识到非遗技艺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紧迫性。

从理论到实践:签订知识产权采纳证明

 在调研基础上,团队结合法学专业知识,为传承人量身定制了知识产权保护方案,涵盖商标注册、技艺保密协议等内容。实践尾声,双方郑重签订了知识产权采纳证明,标志着团队的研究成果首次落地应用。“这不仅是一纸证明,更是对非遗传承人智慧成果的法律保障。”团队负责人表示。

 此次实践是天津科技大学“知产赋能|非遗焕彩”项目的关键一步。团队将进一步完善“法律+非遗”的保护模式,推动更多传统技艺通过知识产权制度焕发新生。未来,团队计划建立非遗保护数据库,并联合高校、政府、企业构建多方协作机制。

   天津科技大学团队以扎实的调研和创新的法律实践,为非遗保护注入了青春力量。从课堂理论到田野实践,从法律条文到匠人作坊,这群青年正用专业知识守护文化根脉,让千年非遗在法治的阳光下生生不息。(刘学勤 石宏颜 胡煜晴)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