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园能源发布「瞬充」系列全液冷超充产品,打造运营商盈利新范式

来源:东方网    2025-04-15 14:33
来源: 东方网
2025-04-15 14:3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如何让运营商“轻松”用上全液冷超充?长园能源把答案写进了产品里。

2025年4月14日,长园能源正式发布新一代全液冷智能充电桩——「瞬充」系列 ,聚焦“轻松建设、轻松运维、轻松盈利”三大场景,为充电桩运营商交出一份实打实、算得清的“液冷超充”答卷。

这一次,液 超充不再是“示范项目”的代名词,而是每一个运营商都能用得起的盈利工具。

运营商最关心的不止是补能,更是收益

数据不会说谎:

2024年,中国新能源车保有量突破3140万辆,直流桩保有量164.6万台,车桩比仍远未达标,运营密度严重不足。*

新能源重卡、高压快充车型不断普及,高功率超充场景持续增长

但大量场站仍陷于“建了赔、赔了修”的恶性循环——用户吐槽补能慢、找桩难、坏枪多。设备维护高频、用户体验偏弱,最终转化为运营商的现实压力:全生命周期成本高、功率利用率低、服务费难以提升 。站点建成后迟迟无法盈利,严重影响了现金流和再投资意愿。

行业正在呼唤一套真正为运营商收益而生的系统方案

技术突围,瞬间“破局”

长园能源从运营商角度出发,以“建得起、用得好、挣得到 ”为目标,打造「瞬充」系列全液冷超充系统,带来一套真正可落地、可规模化复制的液冷超充解决方案。

效率再突破:95.6%整机效率,赋能场站增收

长园能源采用高效率SiC液冷模块,整机效率95.6% ,配合柔性调度单元,实现功率利用提升,有效降低电费支出与系统损耗,让每一度电都用在刀刃上,提升场站营收能力。

体验再升级:静音智能,打造极致口碑

枪线轻便、接口顺畅,单手即可完成充电操作,适配更广泛用户群体;噪音控制低于55dB,可在城市社区等复杂环境灵活布站,真正实现“超充无感化”;人性化设计细节,提升用户充电体验,助力口碑传播与站点复购。

成本再进化:打破高价壁垒,定义性价比新标杆

模块化设计、端到端供应链整合及规模化生产,在保障性能和寿命前提下,长园能源以合理价格实现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化,让更多中小运营商用得起、铺得开、稳得住,为运营商留出更多利润空间。

「瞬充」系列,让每一度电都值得投资

长园能源「瞬充」系列的底层逻辑很简单:让设备少出故障、站点少花运维、用户愿意来充、运营商赚得到钱。

这一逻辑,已写入长园能源本次发布的产品——瞬充 DC600L 全液 智能充电桩。

作为「瞬充」系列首发机型,瞬充 DC600L以600kW超大功率、IP55防护等级及-35℃~55℃宽温域适应能力,覆盖乘用车、重卡等多场景需求。订货价低至0.38元/W,助力快速建站、高效回本。

以4套600kW液冷堆配置站点为例,与常规液冷超充站相比:

初始建设投资下降13.6%,IRR内部收益率提升2%,年度运维成本减少33.3%,项目投资回收期缩短10.1%,助力运营商快速盈利。*

不止于“炫技”,更为实用而生

在长园能源看来,技术不能只停留在展示,而要真正落到收益账本上,让更多客户用得起、用得稳、用得省。在新能源进入结构性增长阶段之后,行业逻辑正在重塑,谁能跑通“投入-运营-回本”的全链条,谁就赢得了未来。

「瞬充」不是“炫技展示”,而是一套能跑通ROI、能真正落地的系统方案 。它适配高速服务区、城市快充站、整车厂试验场、城市物流等每一个需要高效补能的场景, 具备快速建设、稳定运行、低频维护、高适配性 等关键运营特征,致力于为所有正在寻找高性价比液冷方案的运营商打通盈亏边界。

今天起,长园能源「瞬充」系列正式上市。长园能源相信,在更高效、更稳定、更平价的加持下,全液冷超充,终将从尝鲜走向普及,成为新能源时代基础设施的重要一环。长园能源愿与每一位合作伙伴携手,共建高效充电网络,提升站点盈利能力,推动新能源充电服务提质增效。

让液冷超充从示范站走向每一公里。

这一刻,「瞬充」启动,未来出发。

*行业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等

*投资收益数据基于长园能源投资模型测算,实际收益受具体场站建设、地区电价、运维效率等因素影响

长园深瑞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总部坐落于粤港澳大湾区,办公地点分布于深圳、珠海、南京、长沙,是长园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长园集团,股票代码:600525.SH)旗下子公司,也是长园新能源事业群的核心产业公司之一。依托长园品牌在能源领域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技术优势,长园能源紧密围绕国家“双碳”战略,以客户为中心,深刻洞察行业痛点和客户核心需求,以创新技术解决方案,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储能、充电、风电、光伏解决方案供应商,助力客户实现新能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