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汇阳投资关于商业化渐行渐近,可控核聚变产业链有望充分受益

来源:东方网    2025-04-15 10:03
来源: 东方网
2025-04-15 10:0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最具商业化潜力

核聚变是几个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实现将质量转化为能量的过程 ,由于氘-氚反应实现难度相对最低 ,成为目前聚变燃料最普遍的选择 。 核聚变因其燃料资源丰富 、 能量密度大 、 清洁无污染 、 安全性高等突出的优点,被视为人类理想的终极能源。 目前 ,磁约束聚变能量约束时间长、 技术成熟度高、 工程可行性强 ,是实现聚变能开发的最有效途径 ,其中又以托卡马克装置最为成熟 ,是目前最有可能首先实现商业化的技术路线 。根据IAEA 的统计 ,截至2024年中 , 全球共有159个核聚变项目 , 其中托卡马克装置79个 , 占比接近50% 。

中国在可控核聚变领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已进入工程可行性验证阶段 , 中国在可控核聚变领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20世纪90年代 ,可控核聚变的科学可行性 已经被托卡马克装置证明,目前已进入工程可行性验证阶段,全球最大的由美国、 中国、 欧洲等35个国家共同参与建造的托卡马克装置 ITER , 其目的就是解决可控核聚变投资产业化运行前的各种工程化问题 。我国聚变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 ,基本与国际同步,通过多年的持续投入和不懈努力, 中国已经建成的EAST、 环流三号等装置,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 , 中国的可控核聚变研究在国际上已处于非常先进的水平。

新技术突破助力可控核聚变商业化加速实现

随着近年来高温超导技术的成熟 ,大幅提升聚变装置性能的同时成本持续下降,叠加AI超预期发展对聚变装置设计和控制效率的提升 ,加快了可控核 聚变商业化落地的预期 ,从而带动更多高校、 研究机构和私人资本入局 。根据聚变行业协会( FIA) 的统计 ,截至 2024 年中 ,全球私营聚变商业公司已累计获得的总投资额达到 71.2 亿美元 ,同比增加 9 亿美元 ,资本市场融资屡创新高 ,参与的公司数量超过45家 ,公司数量快速增加 。在FIA另外的一个统计中,超过 70%的商业核聚变公司认为在 2035 年前将实现并网供电,超过50%的公司认为 2035 年将满足商业化运行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条件。

可控核聚变有望带来庞大市场 ,产业链或将充分受益

聚变项目投资大,聚变电站造价高昂,根据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测试, 一座 1000MW 的核聚变电厂成本在 27 亿美元到 97 亿美元之间 ,若核聚变完全商业化,根据IgnitionResearch的预计 ,到 2050年将成为一个至少1万亿美元的市场 , 可控核聚变潜在市场规模庞 大 。 目 前可控核聚变的产业链主要围绕托卡马克装置展开 , 未来随着可控核聚变商业化进程的推进 ,产业链或将进入快速发展期而充分受益 。

相关公司

合锻智能:  积极拓展可控核聚变业务 ,承接 BEST 项目核心关键部件制造任务 。公司立足高端装备制造 ,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 ,参与发起成立了聚变产业联盟 ,合肥合锻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任副理事长单位 ,安徽夸父尖端能源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为理事单位 ,董事长严建文任副理事长 ,受聘为聚变产业联盟总工艺师 ,并兼任聚变新能(安徽)有限公司董事长 。产品方面 , 公司参与了聚变堆 、真空室 、偏滤器等核心部件的制造预研工作 ,主要包括材料预研和性能验证与验收 ,焊接 、成形 、模具和检测等工艺的设计 、验证、 制造和相关的标准制定工作;通过了等离子所组织的工艺评审会和生产准备 会 。2024 年上半年公司中标聚变新能(安徽) 有限公司 BEST 项 目核心关 键部件—真空室扇区 、窗口延长段以及重力支撑等制造任务。

联创光电 :  领先布局超导业务 ,可控聚变应用打开成长空间 。公司超导业务依托的是参股子公司江西联创光电超导应用有限公司,截至 2024 年中公司持股 40% 。联创超导是国内领先能够制造 15T 以上高场磁体的企业之 一 ,已将磁体技术在光伏 N 型晶硅炉和工业金属热处理领域实现商业化应用 ,拥有领先的高温超导磁体技术 。在可控核聚变应用领域 ,联创超导先后完成了 REBCO 集束缆线及基于集束缆线的高温超导 D 型磁体的设计,2024 年 4 月成功完成了基于集束缆线的 D 型高温超导磁体制备和低温测试,这是国内首个基于高温超导集束缆线的 D 型超导线圈 ,为紧凑型核聚变堆用 大口径高场超导磁体的自主研制提供了有力支撑。

西部超导 :  国内唯一低温超导线材商业化生产企业,有望直接受益未来可控核聚变的产业化发展 。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实现超导线材商业化生产的企业,也是国际上唯一的 NbTi 铸锭 、棒材、超导线材生产及超导磁体制造全流程企业公司 , 自主开发了全套低温超导产品的生产技术 ,公司是 ITER 用低温超导线材在中国的唯一供应商,也是 SIEMENS 和 GE 的合格供应商, 生产的 MCZ 用磁体已实现批量供应 。公司凭借其在低温超导线材上的领先性 ,未来有望直接受益于下游相关需求的增长。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