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WTT世界乒坛的聚光灯照亮太原滨河体育中心,一场青春与体育交织的志愿行动正在赛场内外悄然绽放。4月8日清晨,当第一缕晨光穿透赛事场馆的玻璃幕墙,中北大学软件学院的张淼、宋文烨与魏婧如已身着统一的志愿马甲,出现在赛事服务保障岗位上。他们以"螺丝钉"般的坚守与"火种"般的热忱,在国际赛事的舞台上编织文明经纬。
第一道关的坚守:检票组的责任与担当
在WTT太原站赛事入口处,初检组的三位志愿者如同赛场的第一缕晨光,用严谨与热情筑起赛事的安全屏障。他们手持检票终端,目光如炬地核验每一份证件与票据,指尖翻飞间完成信息确认;安检环节中,他们快速排查违禁品,既保障安全,又不失效率。面对蜂拥而至的观众,三人默契配合:一人专注核验,一人疏导人流,一人答疑解惑,将原本可能焦灼的等待化作有序的流动。
细节之处见初心:微笑背后的温度
志愿服务的高光时刻,往往藏匿于细微处。当国际友人因语言障碍驻足时,流利的英语指引瞬间化解尴尬;当行动不便的老人面露难色时,主动伸出的援手与特意放缓的步调,让赛场的第一道门槛变得温暖而平缓。他们用"多问一句"的细心和"多做一步"的贴心,将程序化的检票流程,演绎成太原城市文明的生动注脚。
青春与赛事的双向奔赴
在乒乓跃动的弧线之外,这群"黑马甲"用挺拔的身姿与真诚的微笑,勾勒出另一幅赛场图腾。每一次精准核验,都是对体育精神的无声守护;每一声耐心解答,都在为这场国际赛事注入青春的注解。当观众们顺利入场时回馈的致意,便是对他们最好的褒奖——志愿者的价值,正在于让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能触摸到这座城市的脉搏与温度。
此次志愿服务活动由中北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精心组织,旨在为国际赛事提供高质量的志愿服务,同时展示中北大学青年志愿者的专业素养和精神风貌。中北大学青协通过严格的培训和细致的安排,确保志愿者们能够以最佳状态服务赛事。
通过这次经历,他们深刻体会到志愿服务的价值。"我们不仅是赛事的守护者,更是体育精神的传播者,"他们说。他们的青春风采,与WTT激情碰撞,共同书写了太原这座城市的活力与温度。(张淼、宋文烨、魏婧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