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集成电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首次“标准周”活动在沪举办

来源:东方网    2025-04-15 14:54
来源: 东方网
2025-04-15 14:5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5年4月10日-12日,全国集成电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首次“标准周”活动在上海举办。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副司长王玉环,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徐文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郝跃院士,浙江大学吴汉明院士出席全体委员会议。会议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党委书记刘贤刚主持。

会议指出,站在新起点、新征程,标委会要围绕标准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扎实做好集成电路标准化工作。一是 健全标准体系顶层设计,系统梳理产业链各环节标准需求,强化标准对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生态建设的支撑作用;二是 深化关键环节标准制定,针对产业链中存在的部分“卡点”,建立“技术攻关-标准研制-产业化推广”联动机制;三是 建立“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标准推进机制,完善标准动态修订制度;四是 构建开放式标准生态,重视标准的技术先进性和开放性,践行“标准国际化跃升工程”;五是 强化专家智库战略支撑,依托专家咨询委员会整合产业链技术权威和标准化专家资源。

会议表示,集成电路标委会作为标准化领域的“国家队”,要围绕集成电路重点标准供给,加快推动两新方案标准出台,提高标准研制水平;要着眼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加深标准和产业融合,有力推进标准的贯彻实施。

会议指出,标委会要凝聚行业力量、汇集优势资源,深入落实集成电路国家发展战略,并从标准体系顶层建设、关键技术标准研究制定、主动提升标准化开放水平和加强组织保障与应用等方面对标委会今后的工作提出了要求与建议。

会议举行了“2025年集成电路标准稳链项目启动仪式”,旨在推动集成电路产业链关键核心标准的制定,助力提升集成电路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会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郝跃院士、浙江大学吴汉明院士以及中国集成电路创新联盟叶甜春秘书长受邀进行主题演讲。郝跃院士围绕三维集成、异质异构半导体、低温超低温CMOS等创新技术进行了分享,吴汉明院士聚焦芯片制造设计一体化,分享了集成电路产业和标准创新发展新思路,叶甜春秘书长分析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应开辟新赛道,重塑产业生态,走出中国特色集成电路创新之路。

本次“标准周”活动,标委会全体委员、专家咨询委委员代表、观察员代表、各工作组成员、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代表共800余人次参加会议。标准周活动期间,组织召开各标准工作组工作会、玻璃基板先进封装技术研讨会以及标准研讨和审查会等。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