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润乡野沐春风——滨州市沾化区检察院服务乡村振兴检察联络站工作纪实

来源:东方网    2025-04-16 09:15
来源: 东方网
2025-04-16 09:1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徒骇河畔的晨雾尚未散尽,春种秋收的韵律里,法治的根系正沿着黄河冲击平原的脉络,悄然编织着乡村振兴的经纬。

滨州市沾化区是“中国冬枣之乡”,2024年冬枣全产业链产值超过60亿元,全区枣农人均增收2000余元;这里有“肉羊繁育示范基地”,年出栏绵羊100万只,为当地农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这里有亚洲最大的海蜇交易市场,年交易量占全球的45%、全国的75%……冬枣、畜牧、水产养殖业蓬勃发展为沾化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劲动能。

“以服务特色农产业发展为切入点,为构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发展新局面贡献检察力量。”如何发挥检察职能助力乡村振兴?这是滨州市沾化区检察院的答卷。

2024年3月,滨州市沾化区检察院同时在下洼、冯家、利国三个乡镇设立沾化冬枣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服务水产业发展、服务现代畜牧产业3家乡村振兴检察联络站。2024年来,检察联络站以“检察蓝”护航着“产业兴”,用“法治光”照亮了“振兴路”。

筑牢乡村振兴法治根基

在渔舟唱晚的渤海湾畔,在香满深秋的万亩枣林,6名检察官和35名检察联络员奔波在乡村振兴的最前线,用脚步联通了“万家灯火”。

2024年7月,王某与张某因水产加工原材料产生矛盾,两人同一时间采购订货,由于原料短缺,供应商只能满足一户需求,下一批次原材料需要等5-7天,王某与张某因此发生口角。为了成功化解此次纠纷,服务水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检察联络站检察官从法律和道德两个层面进行调解和思想教育,最终,双方当事人同意共同使用本批原料货物。

“以前老是为遇到一些纠纷而头疼,自从检察联络站设在了家门口,可给我们解决了大问题,现在有事找法、遇事靠法成了新风气。”在“中国海蜇第一村”冯家镇王尔庄一位卖海蜇的大姨感慨道。

2024年来,三处检察联络站收集涉农案件线索32件,化解矛盾纠纷9件,开展普法宣传7次,充分发挥检察联络站联系群众、助农护农作用,让法治成为乡村振兴的“定盘星”。

绘就和谐乡村美丽画卷

民生福祉是检察工作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群众反映的随意堆放污染物、恶臭异味、农用机械安全等问题,检察联络站干警采用现场普法方式,进行现场督导,督促整改。针对农民工等弱势群体讨薪难的问题,检察联络站充分发挥“支持起诉”职能,积极参与根治农民工欠薪专项行动,对于受理的农民工索要工资案件,检察联络站在充分调查证据的基础上,向法院递交支持起诉书,帮助农民工讨回薪资13起,追偿10万余元,进一步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检察联络站充分发挥“公益诉讼”职能,针对走访过程中群众反映的“电线杆倒伏,电线低垂,影响冬枣运输”问题,检察干警及时到现场调查,后向有关监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督促整改。

“检察院到我们村开展‘冬枣树下’普法宣传活动时,我们村将电线杆倒伏长期没人处理的问题反映给了检察官,很快就来了施工人员把新的电线杆竖起来了!”检察联络员在月度座谈会上高兴地说。为使检察工作更加“接地气连民心”,沾化区检察院先后聘请35名检察联络员,听民声、察民意、解民忧,提供案件线索13件,协助调解矛盾纠纷11件,解决民生“小事”9件。

激活乡村产业一池春水

2、3月份正值春季农忙时节,作为沾化农民增收的“甜蜜”产业,30万亩冬枣园承载了6万余户枣农的“致富梦”。枣农们穿梭其间,娴熟地进行剪枝作业,为今年的丰收季做足准备。

为保障广大枣农用上放心肥、放心药,检察联络站多次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与群众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日常购买农资产品遇到的问题。同时,联合相关部门定期到农资专卖店进行现场走访调查,对发现的销售过期农药、店内进货销货台账记录不规范、未设置农药包装废弃回收装置等问题与相关行政机关召开座谈会并制发检察建议,督促问题整改到位。

“我们将依法严厉查处制售假劣农资产品行为,积极配合乡镇政府工作,与公安机关、行政机关共享农资打假犯罪线索,强化打击力度。”在“农资经营门店评星挂牌评定”活动启动仪式上,沾化冬枣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乡村振兴检察联络站负责人兰建平说。

2024年来,三处检察联络站走访涉及冬枣产业、水产品养殖业、畜牧业等特色农产业的民营企业7家,征集企业负责人对营商环境、涉企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建议,为企业解决实际的法律困难15件,回应企业法律诉求22件,就办案中发现的企业在财务管理等方面存在的漏洞,及时制发风险提示函,引导企业健康发展。

春风又绿徒骇河畔。从到田间地头的矛盾化解到产业振兴的法治护航,沾化检察的检察官正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法律守护乡愁,为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铺满法治的阳光。

徐晓宁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