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网上宣传的‘领取279万元扶贫款’,大家一定要提高防诈意识,避免上当受骗!”近日,滨州市滨城区检察院在集中梳理已经办结的“涉诈骗类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专项行动中发现,多起类案均存在共同特性,即利用“乡村振兴”APP软件,谎称“发放扶贫款”引诱老年人犯罪。对此,滨城区检察院通过微信公众号、“普法赶大集”等多元化普法方式,向辖区群众发出紧急的“防诈提示”。这一法治行动,在全社会引发了良好反响和积极互动。
检察官在普法行动中介绍,电信诈骗分子为转移违法所得,以发放巨额扶贫款作为诱饵,骗取老年人的身份信息、银行账户信息,从网络上“遥控”指挥老年人完成银行转账、异地取款,从而达到获取违法所得的目的。面对这一隐蔽性较强的违法行为,许多老年人因不懂法律而容易上当受骗,给家人带来巨大的风险。
“个人信息一定要保护好,当面对网上‘专项扶贫款’信息时,一定要及时请身边的朋友和家人帮忙辨认,也可到所在社区、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等部门求助!”检察官说,“按照相关司法解释,根据行为人所接触、接收的信息,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转移、转换方式,交易行为、资金账户等异常情况,行为人实施提供资金账户,协助将财物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协助将资金转移、汇往境外等行为,均可能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或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千万不要轻信网络‘福利’,预防电诈就要从坚决守护好个人信息开始!”
高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