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6日由西安交通大学主持、中国传媒大学策划制作的专题纪录片《向阳新程——中国式现代化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摄制组走进重庆市璧山区工商联,聚焦新时代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与“健康成长”(简称“双健康”)的协同实践,深度挖掘重庆作为西部改革高地在法治保障与新质生产力融合中的创新路径。
法治护航:从“四字诀”到“首违不罚”
璧山区作为重庆民营经济的标杆,近年来以“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和风细雨、首违不罚”的服务理念,构建了“企业吹哨、部门报到”的快速响应机制。
在执法层面,璧山创新实施“首违不罚”政策,对首次轻微违法行为以教育整改替代行政处罚。某建筑公司因疏忽未及时报税,税务部门通过远程指导完成补缴,既维护税法严肃性,又彰显执法温度。此类实践被纳入重庆市《打造民营经济发展高地若干措施》,通过减少行政检查频次、规范涉企强制措施,为民营企业营造稳定可预期的法治环境。
新质生产力赋能:从“产业大脑”到“未来工厂”
重庆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与新质生产力的深度融合。璧山区围绕氢能、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打造“西部氢谷”示范区,吸引博世—庆铃氢燃料电池发动机项目落地,预计2025年产值突破200亿元。同时,重庆市政府出台政策鼓励民营企业抢占人工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赛道,对攻克核心技术的企业给予最高3000万元支持。
以赛力斯汽车为例,其AI视觉检测系统与无人驾驶物流链的应用,成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模式的典范,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此外,重庆宏钢数控机床凭借在细分领域的持续创新,气门专机全国市场占有率超90%,展现了“专精特新”企业的硬核实力。
“双健康”协同:政策赋能与生态构建”
重庆市通过“四链融合”(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与“四侧协同”(政府、市场、创新、人才),系统性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生态。
在人才培育方面,重庆实施“十百千万”青年企业家培育工程,推动民营企业代际传承。同时,通过数据开放共享、疆电入渝工程等要素保障,降低企业用能与创新成本。
改革高地何以成“标杆”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齐鹏指出:“重庆的实践表明,民营经济的‘双健康’需法治护航与政策创新双轮驱动。政府从‘管理者’转向‘服务者’,是企业敢闯敢试的关键。”纪录片总策划、中国传媒大学团队表示,璧山案例生动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市场活力与制度优势的有机结合,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的“重庆样本”。
《向阳新程》纪录片的拍摄,不仅是对重庆民营经济“双健康”实践的纪实,更是对新时代深化改革的前瞻探索。随着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新质生产力加速渗透,重庆正以“超常规”举措书写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