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餐饮行业进入微利时代,如何从供应链入手,让餐饮越做越鲜?成为行业关注的议题。
3月28日,中通冷链、1688、川为冻品等企业齐聚武汉第十三届中国食材电商节,围绕“短链”创造生鲜产业新空间话题展开深入交流。企业家们表示,冷链物流想要赢得更大的市场空间,就要尽可能缩短供应链时间,抓住“从农田到餐桌、从枝头到舌尖”的短链发展趋势,用短链为产业链两端赋能。
数据显示,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一直保持较高增长速度,2023年全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达到5170亿元,近1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13.1%。随着冷链设施、物流体系的不断完善,冷链物流正在经历蝶变,迎来快速发展阶段。
冷链门到门服务,促进供应链变短
供应链要变短,实现流通去中间化,关键是提升冷链物流效率保证交付。
中通冷链华中区负责人詹彬表示,公司多年来以湖北为物流辐射中心,进行物流链路优化调整,自主研发了数字化智慧物流系统。该系统可以根据客户发货周期和货物流向,生成用户画像,灵活物流方式来帮助客户降低成本。为提高物流效率,公司还开发出了更适合餐饮店家的“小票零担”(指因重量或体积小,不足以单独装满一辆货车,需要与其他货物拼装运输的货物,简称小零担)模式,满足客户全程温控,多频次、小批量、门到门运输需求。
目前,通过小零担,中通冷链将全国大部分地区冷链物流缩短至72小时内,湖北省内基本能做到“次日达”。
“中通冷链是中通快递旗下冷链物流子公司,致力于帮助企业搭建更有效率的供应链,降低企业综合物流成本。”中通冷链副总裁黎冰说。
数据显示,中通冷链已经配置200辆干线运输的冷链车,加上支线和城市配送,冷链车大概有2000-3000辆,同时还有逾40个冷链转运中心、超1200个网点,可实现28个省区、近70%的区县覆盖,目前客户已达到10万家,包含味千拉面、五谷渔粉等知名餐饮连锁店。
内蒙古发展农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凯介绍,公司在全国有3800家门店客户,有些门店在乡镇一级,客户对收货时效要求较高,借助中通冷链网点优势,公司完成了对目标客户的业务覆盖。
呼吁建设集采集配冷链物流中心
在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冷链分会副秘书长郑淑坤看来,冷链行业要实现短链化,需要重视冷链集采集配中心作用。
郑淑坤分析,目前冷链产业存在仓储网络布局不合理、先进技术和设备缺乏、标准化信息化程度低、上下游协同不足等问题。他指出,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明确要求加强产销冷链集配中心建设,补齐冷链物流两端设施短板,建设一批集预冷、仓储保鲜、分选、加工等功能于一体的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和集仓储、分拣、包装等功能于一体的销地冷链集配中心,实现供应链短链化。
“搭建冷链集采集配中心,也可以帮助企业压缩采购单一品种的价格,提高企业利润空间。”武汉南唐供应链管理公司总经理肖慧长期做进出口食材物流生意,他介绍,目前中国餐饮消费结构发生变化,以往澳龙等高端进口食材受欢迎,现在鲍鱼、榴莲则成为大众餐桌上的熟面孔。新格局要匹配新的物流模式,也需要更高效的集采集配中心参与进来。
唐李记肉夹馍品牌创始人李慧芳表示,随着冷链物流不断完善,公司触达客户更方便,产品品类也在不断丰富,目前公司已加入陕菜供应链联盟,期待短链化之后,生鲜餐饮行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