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浙里“喫茶”!浙江推出100家省级“非遗茶空间”

来源:东方网    2025-04-18 10:24
来源: 东方网
2025-04-18 10:2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继去年5月浙江省首批25家“非遗茶空间”全国首发后,近日,浙江省再次推出第二批75家“非遗茶空间”。

“非遗茶空间”是以茶非遗传承弘扬为核心,打造集生活风貌、审美意趣和人文精神于一体的文旅消费新场景,生动诠释“浙派非遗茶生活”,旨在促进“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人类非遗项目系统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持续擦亮“世界茶乡看浙江”金名片。

这100家“非遗茶空间”形成了“非遗+茶馆”“非遗+传习所”“非遗+民宿”“非遗+酒店”“非遗+书店”“非遗+商业综合体”六种非遗融合新业态,“非遗茶生活”的美学在其间全景绽放。

它们围绕传统制茶、茶习俗、茶礼、茶器、茶点、茶服等与茶相关非遗项目,依托茶事活动空间及茶园、茶场、景区、街区等周边环境,以非遗展示、体验、交流服务为业态,突破传统边界,融入茶馆、传习所、民宿、酒店、书店、商业综合体等多元场景,是极具区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文旅消费场所。

100家“非遗茶空间”具体如下:

非遗+茶馆

一壶乾坤藏万象,非遗茶馆化身城市非遗客厅,以茶为媒串联古今。“十二月令茶社”以西湖龙井制作技艺为核心,联动古琴、竹刻等非遗,打造“茶非遗+艺术+国际交流”窗口;“宋院南禅”融合茶饮、竹艺、曲艺,复原古代文人茶事场景,成为年轻人打卡非遗胜地。

非遗+传习所

薪火相传守本真,茶非遗DNA在敲打揉捻中生生不息。东海之畔的“东海贝雕”工坊,将贝雕、螺钿技艺融入茶器制作,让海洋非遗与茶香共舞;“粽韵糯香”五芳斋老字号联创谋新,以“糯香茶宴”为亮点,打造“茶+美食非遗”沉浸式场景。

非遗+民宿

清风明月入怀无,营造茶宿相生、自然野趣的非遗茶生活。“雅吕·印象”以百年古宅为载体,锡雕、竹编非遗体验与茶事共生,激活乡村文旅;“隆·十二境”以石塘石屋群为风味,擂茶、大奏鼓轮番上演,海风茶韵与渔村非遗交织,诠释“茶+海洋文化”独特IP。

非遗+酒店

“向新而生,潮起东方”,在时空折叠的云端酒店上演非遗雅集。“庐境”里的非遗馆,开展龙泉青瓷、油纸伞、西溪小花篮众多非遗项目的展示和体验,沉浸式演绎“非遗茶生活”;“云上空间”藏着一座“非遗方舟”。

非遗+书店

一卷诗书一卷茶,打造茶书秘境。“典雅集”茶书房以古琴艺术(浙派)、古法制香,重构文人茶寮;“林下书院”融合竹笛、灶头画,以书院空间传递茶香与书香。

非遗+商业综合体

茶香漫商衢,营造万象茶墟的非遗未来试验场。“解百1918”集结西湖绸伞、天竺筷、王星记扇、剪纸、等众多非遗项目,以非遗+茶文化、非遗+体验经济、非遗+文创开发,打造民国风茶文化市集,吸引年轻潮玩客群。

六大融合业态以“茶非遗”为核,茶馆重“享”,传习所见“承”,民宿显“真”,酒店呈“雅”,书店蕴“文”,商业综合体求“创”,以新品类、新美学、新场景,提升文旅产品供给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浙江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成果新标杆,为非遗系统性保护与文旅深度融合注入新动能。

4月20日,飞猪、淘天、高德地图、游浙里等4家平台,将联合发布“2025浙江茶非遗地图”,统一绘制手绘地图,100个浙江省非遗茶空间惊艳亮相,一键触达,畅享“浙派非遗茶生活”。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