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上,“空心村”面临党组织力量薄弱、资源分散、治理效能不足等问题,成为振兴发展的难点所在。让“空心村”不再“空”,切实解决“空心村”的“空心”问题,必须坚持把党组织建设摆在首位,着力建强农村“战斗堡垒”,强化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切实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强大的组织力。
以“组织强化”破题,筑牢乡村振兴“主心骨”。 破解“空心村”困局,先要让党组织从“软弱涣散”转向“坚强堡垒”。要推行“支部建在产业链”,把党小组设在合作社、党员示范岗立在大棚里,让“种田能手上党课、电商达人管支部”。要实施“党员归巢计划”,建立外出务工党员“云端党支部”,通过线上学习、返乡实践、积分考核,让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要开展“支部结对共建”,联合机关单位、企业、学校党组织送政策、送技术、送资源,把“输血帮扶”变成“造血共赢”,让“空心村”成为各方面竞相帮扶、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现代示范村。
以“阵地激活”解题,架起党群连心“暖心桥”。 “空心村”普遍存在人口较少、老龄化严重、留守儿童和留守妇女占比较高的现状,村党组织更要做好这些群体的关怀帮扶,依托党群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休闲娱乐、议事协调、沟通发展的场所,切实把党群服务中心从“挂牌子、摆桌子”变成“聚人气、办实事”。比如,有条件的“空心村”,可以开设“四点半课堂”,帮留守娃辅导功课;开办“幸福食堂”,让独居老人吃上热乎饭;开辟“共享农具屋”,免费借锄头、无人机给困难户,真正做到便民惠民,让人民群众得实惠,使组织关怀具象化、向心力扩大化。
以“民心凝聚”答题,绘就共建共享“同心圆”。 农村群众是乡村振兴的直接受益人,要组织动员广大农村群众成为直接参与者。要用党建红线串起“干群同心结”,切实避免“干部干、群众看”的困境。乡村党组织要促进群众增强自治意识、提高自治能力,在晒谷场开“板凳会”,在祠堂设“议事角”,让修路改厕、土地流转等大事小情群众“说了算”。要多措并举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把参与环境整治、调解邻里矛盾、发展特色产业纳入积分管理,用“小积分”撬动“大热情”。农村党员要示范带头,争做困难群众的“贴心人”,用乡亲们信服的“老理儿”化解矛盾纠纷,带动大家共同发展、共同致富。(周渝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