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铁路轨距变迁,见证两国交流的深化与升华

来源:东方网    2025-04-21 16:03
来源: 东方网
2025-04-21 16:0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货畅其流,人享其行。近年来,从云南入境“中国游”的越南旅客数量持续攀升,红河站、河口北站被很多越南游客作为入境后前往云南腹地的“始发站”。开远车务段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云南红河站、河口北站累计服务越南团1750个、5.24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米轨铁路:开启中越交流的百年篇章。一百多年前,滇越铁路的建成通车,标志着中越交流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条轨距为1000毫米的米轨铁路,连接了中国昆明和越南海防,极大地缩短了两地之间的旅行时间。通车前,从昆明到海防的水路运输平均耗时一个月左右,而铁路建成后,仅需3天即可抵达。这一改变不仅促进了沿线城市的商贸往来,也为两国人民的交流提供了便利。滇越铁路的开通,开启了中越交流的百年篇章,为两国的友好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准轨铁路:推动中越交流的加速发展。随着中越两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文交流的不断深化,米轨铁路逐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2014年底,蒙河准轨铁路的开通,标志着昆明至河口的铁路运输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准轨铁路的轨距为1435毫米,更宽的轨距带来了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运能,极大地提升了中越之间的物流效率。据昆明海关统计,2024年,云南对越南的进出口贸易额达到221.4亿元,同比增长18.6%。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了准轨铁路的开通,为中越经贸合作注入了新的动力,推动了两国经济的共同发展。

人文交流:中越铁路轨距变迁的生动体现。中越铁路轨距的变迁,不仅见证了两国经贸合作的深化,也见证了两国人文交流的日益密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越南游客选择通过铁路进入中国旅游。云南的红河站和河口北站成为越南游客入境后前往中国腹地的重要“始发站”。2024年,云南红河站、河口北站累计服务越南旅游团1750个,服务人次达到5.24万,创下历史新高。越南导游黄文进表示,动车的准时性和便捷性让游客们赞不绝口,而云南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越南游客。从昆明的翠湖到大理的洱海,从丽江的古城到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铁轨将云南的好山好水串联起来,也为中越两国人民的交流搭建了坚实的桥梁。

中越铁路轨距变迁的意义与中越铁路轨距的变迁,是两国友好合作的生动体现。从米轨到准轨,铁路技术的进步不仅提升了运输效率,更促进了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铁路作为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为中越两国的互联互通提供了有力支撑。它不仅承载着货物的运输,更承载着两国人民的友谊与希望。中越铁路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了两国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能够不断深化合作,推动双边关系的持续发展。

中越铁路轨距变迁的历史,为两国未来的合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中越两国的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迎来了新的机遇。铁路作为重要的交通纽带,将继续在两国的友好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中越铁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将更加紧密,人文交流将更加频繁,两国人民的友谊也将不断深化。中越铁路不仅是一条交通线路,更是一条连接两国人民心灵的纽带,它将继续见证中越两国友好关系的不断升华,为两国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中越铁路轨距的变迁,是两国友好合作的生动见证。它不仅推动了中越经贸合作的深化,也促进了两国人文交流的繁荣。这条跨越山河的铁路,承载着两国人民的友谊与希望,见证了中越两国关系的不断发展与升华。在未来,中越铁路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两国的友好合作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中越两国关系迈向新的高度。(林高)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