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准备完毕,起飞!”近日,在渝昆高铁永川南站至江津北站间铁路检查道修建现场,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宜宾工电段泸州桥路车间职工正在使用无人机,吊运修建检查道所用材料。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破解复杂地形下高铁桥路专业施工难题,该段首次引入无人机吊运技术,以“科技赋能”推动作业效率与安全管控双提升,为铁路建设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渝昆高铁沿线地形复杂,桥隧比高,尤其在陡坡路段,检查道修建面临材料运输“最后一公里”难题。以往,商砼、砂石等材料需经人工多次转运,不仅耗时长、效率低,且劳动强度大。传统模式下,15名作业人员每日8小时连续作业,仅能修建检查道40余米、浇筑商砼4方,作业效率不足预期一半。长期高强度作业还导致工人疲劳累积,影响次日施工进度,形成“效率低-成本高-管理难”的恶性循环。
面对挑战,该段泸州桥路车间主动求变,将无人机技术引入检查道修建作业。在现场负责人严格卡控安全的前提下,无人机化身“空中搬运工”,与地面人员协同配合,实现材料精准、高效转运。无人机单次最大载重50公斤,在复杂地形中灵活穿梭,单程效率较人工提升约200%。如今,仅需4名作业人员配合,8小时内即可新建检查道90米、浇筑商砼8方,作业量翻番。
无人机吊运技术将作业人员人数从15人缩减至4人,人力成本降低73%,同时大幅减少工人攀爬陡坡的风险,安全管控能力显著增强。
“山区地形复杂,无人机操作必须‘眼观六路’,但看到效率提升这么快,觉得一切辛苦都值了。”该段泸州路基维修工区刘卓明班长开心地说道。
“无人机技术的应用,是泸州桥路车间践行新质生产力理念的生动实践。”该车间主任刘磊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无人机+’模式,推动铁路建设向智能化、精细化、绿色化转型,为西南铁路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