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AI教育:技术平权与认知突围,激活人机共智新范式

来源:东方网    2025-04-24 09:13
来源: 东方网
2025-04-24 09:1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随着AI新技术突破与政策驱动并行当前,人工智能已逐渐从实验室走向了产业落地,成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引擎。技术层面,深度学习、大模型(如GPT系列、ResNet等)及多模态模型的迭代,推动AI在计算机视觉(CV)、自然语言处理(NLP)、自动驾驶等领域的成熟应用。例如,医疗影像识别准确率超越人类水平,智能客服系统实现多语言无缝交互,生成式AI工具已赋能内容创作与设计行业。政策层面,中国已将AI定位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阵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政策持续加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截至2024年,中国AI核心产业规模达5000亿元,企业数量超4400家,2024年全球AI大模型数量达1328个,中国占比36%。其应用场景覆盖工业互联网、智慧交通、金融风控等。与此同时,我国算力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为技术普惠提供了基础设施保障。

问今课堂联合创始人宋少朋表示,随着AI技术的纵深渗透,目前社会正面临两大核心矛盾,一是技能鸿沟进一步扩大,AI工具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也加速了社会各领域职业能力的两极分化。二是伦理与安全隐忧,AI的广泛应用伴生出数据隐私、算法偏见等问题。比如未经训练的公众可能因误用生成式AI工具导致信息泄露,或对AI决策盲目依赖。在此背景下,全民AI教育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普及,更是社会公平与平稳高效运行的基石。

宋少朋认为AI虽然不会代替人类,但会用AI的人将重塑竞争力,“AI工具+人类经验”的复合价值体现将越来越明显。所以全民AI普惠教育的使命在于降低技术门槛、构建清晰场景化学习、强化思维升级,逐步引导用户从“被动适应”转向“主动创造”同时他相信AI一定会从“工具普惠”到“认知普惠”技术层面持续向多模态、自适应方向演进,进一步降低应用门槛。只有坚持通过全民普惠教育,才能将技术红利转化为社会及经济发展之动力。AI教育的普惠将重塑每个人的竞争力,推动社会向“人机共生”的新范式跃迁。

问今课堂长期致力于“技术、应用普惠”理念,将前沿AI技术转化为可实操的多领域应用竞争力,目前已形成“课程研发+场景实训+长效服务”三位一体的科学教育生态。作为AI技术普惠化进程的推动者,我们将持续深化“技术+场景+服务”的创新融合,未来还将拓展AI数字人、音乐创作、育儿、大健康、办公等更多的使用场景。计划未来三年内建成覆盖超1亿用户的智能化综合学习社区,全面助力用户构建面向未来的多领域核心竞争力。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