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轨串联红色记忆 专列承载研学新篇

来源:东方网    2025-04-25 10:30
来源: 东方网
2025-04-25 10:3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当首列 "星火燎原号" 红色研学专列鸣笛驶离站台,在全党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的当下,铁路系统正以交通基础设施的独特优势,将钢铁轨道转化为流动的红色课堂,为新时代红色研学注入了 "铁路 + 文旅" 的创新基因。这种突破传统研学模式的实践,不仅重构了红色文化的传播场景,更在交通强国与文化强国的双重战略背景下,探索出一条兼具时代价值与教育意义的融合发展之路。

交通网络重构研学空间。传统红色研学往往受限于地理距离与交通成本,形成 "一地一馆" 的孤立化体验。铁路以其大运量、高速度、广覆盖的特点,为红色研学搭建了便捷高效的立体交通网络。以 "薪火辽宁号" 红色研学专列为例,它充分整合了辽宁地区的红色资源,将分散的革命纪念馆、历史遗址等串联起来,形成一条完整的红色研学线路。这种 "点线面" 结合的交通布局,打破了地域限制,让红色研学从局部走向全域,"千里江陵一日还" 不再是梦想,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借助铁路快速抵达红色圣地。

服务创新激活教育场景。铁路系统对红色研学的贡献远不止于交通载体,更在于对教育场景的深度赋能。在红色研学过程中,铁路部门充分发挥自身的服务优势,乘务员化身 "流动讲解员",结合列车即将抵达的站点补充历史细节。这种 "交通服务 + 教育服务" 的融合,让每节车厢都成为互动课堂,这种将交通服务与红色文化传播相结合的方式,打破了传统研学中 "走马观花" 的模式,让红色研学从单纯的参观游览转变为深度的体验学习,真正实现了 "行中学、学中悟"。

融合发展,构建 "铁路 + 文旅" 的多元生态。当铁路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红色研学便突破了单一的教育属性,形成 "以红带旅、以旅促红" 的良性循环。铁路部门与地方政府、文旅企业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将红色景点参观、非遗文化体验、特色美食品鉴、乡村振兴考察等元素融入研学线路,打造 "红色为核、多元赋能" 的产品体系。铁轨延伸之处,红色基因得以传承;专列驰骋之间,研学之旅绽放光彩。从交通基础设施到文化传播载体,铁路正以系统性创新重塑红色研学的生态图景。当 "坐着火车学党史" 成为新时尚,当革命先辈的精神通过铁轨传递到祖国各地,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更是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未来,随着 "铁路 + 红色研学" 模式的持续深化,这条横跨山河的红色纽带,必将串联起更多历史记忆与时代精神,引领更多人在追寻初心的旅程中汲取奋进力量。(张华鹏)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