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叙永镇丹桂村,有这样一位令人敬佩的女性,她扎根乡土,书写山村生活,用文字架起了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她就是农民女作家谢榜云。
53岁的谢榜云,过着普通农村妇女的平淡生活,却怀揣着对文学的无限热爱。1989 年,她因未考上高中而踏上写作之路,通过培训班学习,结识了写作的启蒙老师,在《叙永报》发表第一篇作品。她擅长诗歌、散文,36 年来坚持创作。
展现乡村风貌,增强文化认同
谢榜云的作品多以乡村生活为素材,真实地展现了乡村的风土人情和生活场景。她曾在诗中写道:“喂猪、喂牛、喂鸡、喂鸭、喂自己。”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表达将农民的情感与喜乐哀愁跃然纸上,让当地村民在其中看到自己的生活影子,增强了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书写乡土情感,凝聚乡村精神
2000年以前,谢榜云在广东打工期间,文字充满了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作品多次登上《青年作家》。她在《重阳》诗里写道:“门前的菊花/如朝霞般开了/那是我亲手植出/一丛丛/在千里之外/对我微笑/故乡太忙了,亲人/抢收庄稼/赶播种子/以至想不起/这是节日/菊花已经开放/植花人远去/庄稼地里/少了个帮手……”她的许多思乡之作,唤起了广大读者内心深处的乡愁,成为连接游子与家乡的情感纽带,增强了乡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促进乡村文化交流,拓展文化视野
谢榜云的文学作品引起了外界的关注,吸引了许多作家、文学爱好者等来到丹桂村采风。乡村与外界的一次次文化交流,使村民能够接触到不同的文化观念和艺术形式,拓宽了文化视野,同时也将乡村文化传播出去,提升了乡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作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优秀代表,谢榜云积极参与镇、村组织的各类统战活动,发挥自身影响力,带动身边的人共同进步。她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分享自己的创作经历和对生活的感悟,鼓励大家追求梦想,勇敢表达自我,传递着积极向上的力量。同时,她深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为乡村文化发展建言献策,呼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她参与组织文化活动,以诗歌朗诵、散文欣赏等形式,提升村民文化素养,促进邻里和谐,
谢榜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统战人士的责任与担当,她如同一盏明灯,在乡村的田野上默默闪耀,照亮了自己,也温暖了他人。她以笔为桥,连接农村土地与外面广阔世界,展现着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与内心世界,也为叙永镇的统战工作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激励着更多像她一样的人投身于统战事业,共同为乡村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