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与文创共舞,解码乡村复兴的全球IP密码,第七期钓源对话成功举行!

来源:东方网    2025-05-06 11:32
来源: 东方网
2025-05-06 11:3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文化是乡村的根脉,文创是激活根脉的钥匙。2025年4月29日,第七期钓源论坛在“中国最美香樟古村”——江西吉安钓源·十里芳菲盛大开幕。

作为国内首个以“生命因乡村而丰盈,文明因乡村而复兴”为核心命题的高端质量乡村振兴交流平台,本期对话以破乡村的与文创为核心点,汇聚了国内外多位乡村振兴实践者、文创领军者、国际品牌代表及政产学研精英,各方汇聚一堂共同探索乡村全要素发展范式。

01、锚定乡村使命,共探文化复兴战略

第七期「钓源对话」在吉州区委书记尹冬苟的开篇致辞中拉开序幕。尹冬苟在致辞中表示,希望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学者常来吉州、常来钓源共享美好时光,共话乡村振兴。“以乡愁为念,在乡村振兴中探寻文化之根。以创新为翼,在文旅融合中激活文化之源。以交流为媒,在思想碰撞中彰显文化之魂。”

02、乡村振兴的多元路径,文创赋能乡村复兴

从流量到 留量 ,如何让文化IP成为乡村文旅的可持续引擎?祈福文创主理人、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文旅专家申帆特别提到,从文化提取到文创产品变现的“符号穿透、场景穿透、生态穿透”三层穿透模型方法论。

设计不仅是美学表达,更是乡村复兴的动能。拓物文创创始人孔万强在分享中展示了文创产品如何借助在地文化生根、发展、转型、不断被年轻人看见的案例。特别展示了如何借助钓源古村的香樟树元素、芳菲十二花神IP等,设计出一系列具有钓源文化底色、受年轻人欢迎的文创产品。

中国村BA总策划、总导演李艺冲,借助“村BA”文创案例分享了核心观点:国潮不是“复古”,而是以现代场景重构乡土文化基因,现实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螺旋上升。“国潮的本质,是让千年文明与当代生活握手言和。当油纸伞成为年轻人的潮流符号,当村BA的呐喊响彻山谷,我们看见的不仅是乡村的复兴,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宣信在田野间绽放!”

铜,是中华千年文明的载体,也是现代生活的艺术。朱炳仁·铜的创新营销总监张晨阳通过《让铜回家》项目,探讨了乡村如何借助非遗手工艺文创焕发新生的这一课题。提出让传统文化转化为现代艺术语言,将铜器作为“可触摸的文化”。

在本次钓源对话,除了国内文旅品牌,现场还看到了来自韩国和日本的国外文旅品牌赋能乡村的实践案例。韩国GT Partners代表徐秀振,展示了乡村如何借助科技(GT新材)赋能农业养殖、打造免疫空间的落地案例,以科技赋能乡村,让村民的生活方式、生产潜力得到更加丰富的挖掘和创造。分享中,徐秀振还分享到钓源已经走向了“乡村味、国际范”,作为在中国的首发店,GT免疫工坊也已经落地钓源古村并正式营业。

星野美雅国际华东区总经理魏耕宇,分享了日本星野集团旗下各酒店品牌如何以酒店为圆心,结合在地季节限定资源,去带动周边农户创造具有商业价值的在地文化产品,阐述了从酒店使用一体验参与一购买带走的完整消费链。

在钓源古村,星野团队与上庄酒店集团合作的臻X酒店品牌也已经进入正式营业,为我们带来以本地特产“并冈蜜柚”为核心主题的在地文化深度挖掘。

乡村振兴发展,永远离不开「人和社区」这两个主体。阿柑生态社区联合创始人方文,分享了在铁牛村村民们在一起「吃饭、洒扫 、运动、喝茶、学习、成长」社区型生活方式,让村民个体和社区集体能够互相成长与赋能,让乡村发展复兴能够在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里,留住人才和组织。

最后,本期对话在江西财经大学胡海波教授的主题分享《激活文化记忆:古村组织美学的创新之路》中圆满结束!胡海波教授紧扣「文化」这一乡村突破复兴困境的关键口,以钓源古村的发展模式作为范本案例,发布了一系列学术研究成果,并表示愿与社会各界在“三产融合”与“三生同步”中共建新村落。

03、在地文脉基因表达,文创业态呈现美好生活方式

钓源古村,是十里芳菲品牌发展进化的2.0阶段代表作品,是十里芳菲文旅集团在乡村复兴板块的重要探索和升级。欧公故里、“中国最美香樟古村”、庐陵文化、赣派古建筑...这些钓源原有的在地文化和自然基因,都在钓源古村得到了充分尊重、理解和表达。

目前,钓源古村涵盖了服装、香道、手工艺、陶艺、冥想、文创产品、印刷体验、面包、书院、花艺等多个业态领域。这个千年古村,正以不同的业态小店和文创作为载体,让文脉的诗意肌理变成了新老村民们日常可触、可感的诗意生活方式。

当铜器敲响文明的回声,当国潮在稻田掀起浪潮,当科技让古墙流淌色彩,中国乡村振兴的故事正从钓源走向世界。第七期钓源对话不仅是一场思想盛宴,更是一次向全球的宣言:乡村,将是人类文明下一个黄金时代的策源地!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