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太微研发助2024年营收大增,实现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

裕太微研发助2024年营收大增,实现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5-07 14:16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5-07 14:1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以太网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局域网技术,也是当今信息世界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因特网、电信网、局域网、数据中心均离不开以太网这一基础架构。

作为境内极少数实现多速率、多端口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大规模销售的企业,裕太微(688515)已自主研发出一系列可供销售的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产品型号,根据性能和下游应用可分为商规级、工规级和车规级三大类别,可满足不同客户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多样化需求。

2023年2月,裕太微成功登陆科创板。今年4月29日,裕太微公示了2025年一季度报和2024年年报。其中,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103.77万元,同比增长11.73%;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39,622.65万元,同比增长44.86%。

研发成果快速产业化

裕太微自2017年成立以来,即秉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理念,始终专注于有线通信芯片的研发设计并陆续推出多款芯片产品。而公司的研发成果得以快速产业化与其研发团队、部门管理、研发理念等方面密切相关。

研发团队方面,裕太微高度重视研发和管理人才的培养,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端技术人才,且已建立了成熟稳定的研发和管理团队。

截至去年年末,公司共有研发人员262名,占员工总人数的68.41%。其中,核心技术人员大多拥有十年以上的工作经验,领导并组建了由多名通信芯片行业资深人员组成的技术专家团队,构成公司研发的中坚力量。

研发管理方面,公司已建立了模拟设计部、算法设计部、数字后端部、数字设计部、硬件设计部、方案测试部等研发部门,各团队之间通过磨合和经验积累已形成了一套极具竞争力的产品研发流程体系。

公司强调团队协作与知识共享的重要性,通过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合作机制,促进不同专业背景和技术领域的研发人员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从而激发出更多的创新火花。

创新理念方面,裕太微始终秉持“万物互通,无限可能”的核心理念,尤为注重技术的突破与革新,并构建了一个科学、高效且全面的研发管理体系。这一体系遵循IPD(集成产品开发)理念,涵盖了从开发立项到产品落地的全过程,确保每个环节都能精准对接市场需求,高效推进研发进程。

年报显示,2024年裕太微研发投入2.94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74.10%。其中在研项目共有11项,且均已达到国内先进/领先水平,与国际主流企业的同类技术相当。包括万兆以太网通信芯片研发项目、车载网络通信关键技术研发项目、高速以太网通信芯片研发项目、多口网络通信芯片研发项目、多口交换芯片研发项目等。这些项目将继续充实通信设备、工业控制、汽车电子、智能电子等应用场景。

2024年,2.5G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在国内运营商市场的FTTR和XPON产品领域,凭借卓越的性能和稳定的品质取得较高的市场份额;2025年,车载交换芯片将实现量产,车载摄像头端加解串芯片将送样。

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

裕太微在公司发展的历程中,也深刻认识到ESG(环境、社会与治理)治理对于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始终紧跟宏观政策环境、行业发展走向以及利益相关方的诉求等,系统性地对ESG因素所引发的风险与机遇展开识别和剖析。

首先,裕太微在物理层产品、网络产品、网络处理器SOC产品等研发过程中,严格遵循科学伦理规范,融入绿色设计思想,力求产品达到“更低能耗、更高性能、更少资源消耗”的理想状态,坚决反对任何可能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环境生态的技术应用,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科技生态环境。

其次,裕太微在运营过程中对供应链上下游伙伴实施环境友好型评估与监督,供应商准入条件必须通过ISO14001体系认证。

通过不断深耕可持续发展并积极践行ESG理念,裕太微在ESG领域的卓越表现深获社会认可。公司先后获得2024年度致远奖公司治理(G)先锋企业奖和第二届国新杯·ESG金牛奖。

环境保护不仅是社会责任的体现,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裕太微在深耕主营业务的同时,前瞻性地将环境、社会与治理理念融入企业战略发展之中,且通过不断优化管理体系,将绿色发展、社会责任与良好治理原则深度融入日常运营及长远规划中,力求在推动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同时,实现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格局。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