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共筑数字文明新纽带:"新长城计划"启航巴黎 数字演唱会颠覆演艺想象

来源:东方网    2025-05-12 11:19
来源: 东方网
2025-05-12 11:1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巴黎时间5月10日,塞纳河畔掀起东方文化创新浪潮。国际中文传播新长城计划与星球人跨次元数字演唱会联合发布会在巴黎国际博览会遇鉴中国·2025中国文化主题展上成功举办,60余位中法政商文教界精英共鉴这场数字文明对话。这场以"技术解码文明,艺术联通世界"为主题的盛会,标志着中欧文化交流迈入智能传播新时代。

作为中法建交60周年的献礼之作,本次活动由中国太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文化中国》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中漫数智科技(重庆)有限公司主办,深圳东学西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广州星有科技有限公司、中文智钥科技有限公司(香港)、和太极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发布会由《文化中国》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吕晓光主持。

据介绍“国际中文传播新长城计划”突破传统语言推广模式,构建"技术+文化+教育"三位一体的全球传播矩阵,通过人工智能、视觉认知科学等前沿技术,让汉字文明在数字土壤中焕发新生,在国际中文传播领域铸就一座沟通世界的不朽“文化长城”。该计划以促进国际中文传播、增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为核心使命,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中文传播体系,让中文如长城般跨越山海、绵延不绝,深深扎根于世界文化的广袤土壤之中,成为全球人民增进理解、加强合作的坚固桥梁与强劲纽带,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独特的文化力量。

中文之钥视觉输入法发明人、创始人楚建德博士主旨演讲

国际中文传播新长城计划核心支撑技术中文之钥视觉输入法发明人、创始人楚建德博士介绍,中文之钥(Clavis Sinica)是一项"打开中华文明之门"的划时代技术,它不仅是一套教学工具,而是回应了人类几百年来关于'如何理解汉字系统性'的哲学追问。它将成为全球 语言 平权的象征,也是一条走向人类文明互通的新路径。"中文之钥"是一套融合语言结构学、人工智能演算与视觉认知科学的创新体系,其独特之处在于绕过拼音路径、跳过死记硬背、摒弃笔画检索,让学习者仅凭图形、构件与结构关系就能快速掌握汉字识别、输入与表达能力。该系统将"认知结构"置于语言学习的最前端,以可视化、结构化的方式打破语言障碍,为非中文母语者提供前所未有的便捷学习体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在 遇鉴 中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Irina BOKOVA)在遇鉴中国·2025中国文化主题展上表示,中国拥有非常丰富的文化遗产,十分重视对文化传统的保护,也积极与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内的国际机构合作,致力于文化交流互鉴。正值中欧建交50周年,期待更多的文化对话与更深入的交流合作。

《文化中国》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吕晓光发言

随后举行了星球人跨次元数字演唱会全球启动发布会,《文化中国》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吕晓光介绍了数字演唱会的详细情况。当科技的光芒照亮艺术的星空,当虚拟的舞台承载真实的情感,3D虚拟技术正以破茧之势重构文化娱乐生态。星球人数字演唱会以颠覆性科技重新定义演艺边界,以XR虚拟现实、4D光场扫描、裸眼3D显示等核心技术为引擎,打造出“技术即舞台,虚拟即现实”的沉浸式体验,不仅开创了线上演艺的新范式,更有可能成为裸眼3D娱乐社交方向的下一个风口。

技术改变世界,文化连接你我。星球人演唱会的突破性,不仅在于技术呈现,更在于其对文化传播与创新的深度赋能。文化传播的数字密码通过3D建模技术,将人文、生态等公益视角的哲思嵌入虚拟场景,当演奏家在“星环城”主题舞台上一展歌喉,背景中的数字艺术品随之舒展流动,千年文化的沉淀在3D渲染的光影中“活”了过来。这种“技术+文化”的转译,让Z世代通过沉浸式体验主动认知文化底蕴。

从仓颉造字到数字造境,从丝绸古道到元宇宙通道,这场发布会勾勒出文明互鉴的新图景。当楚博士用中文之钥点亮"和"字的数字演化时,巴黎大皇宫穹顶的智能光影同步投射出法语的"Paix"与汉语的"和"。这束横跨亚欧大陆的文明之光,正在数字技术的棱镜中折射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绚丽光谱。新长城计划不仅是语言的桥梁,更是在虚拟与现实交织的新大陆上,为Z世代构建的文明对话操作系统——在这里,每个汉字都是通往五千年的时光隧道,每场数字演艺都是文明碰撞的星际港口。正如塞纳河水终将汇入大海波涛,这场始于巴黎的文化创新浪潮,正在为人类文明交融书写数字时代的"新万国图"。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