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肃南县始终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效之举,聚焦责任落实、人才引领、政策扶持和产业带动四个方面,持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年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148.94万元,村均收入超3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的村4个,50万元以上的村11个。
聚焦责任落实,汇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强大合力。始终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把手”工程,健全完善县委统一领导,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统筹推进,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乡镇和农牧村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层层压实责任,主动担当作为,凝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强大合力。农牧村根据自身发展实际,精准制定“一村一策”发展计划,切实加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宏观指导和系统谋划,构筑助推乡村振兴的坚强组织保障。推行“1+2”包保工作制度,安排30名县级领导和85个县直及省市驻肃单位结对包抓102个农牧村,定期协调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的堵点难点问题56项,指导推进特色产业培育、村集体经济发展。
聚焦人才引领,赋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着重抓好村党组织书记这个“关键少数”,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村干部评先选优、绩效报酬相挂钩,以鲜明导向激励“带富”书记,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加强对村党组织书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能力培养,组织30余名村党组织书记参加市、县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专题培训班,通过沉浸式学习、深层次交流,进一步找准差距、解放思想、开拓视野,不断提升村干部引领发展、带动致富的能力本领。充分发挥李雪云、郎雪飞等致富带头人“领头羊”作用,聚焦产业发展与人才特长相衔接、集体经济需求与人才发展相融合特点,以“三个培养”为抓手,把16名产业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23名党员培养成产业带头人,把34名党员产业带头人培养成村干部,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源头活水。
聚焦政策扶持,激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增收潜力。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部署要求,发挥涉农财政资金的平台作用,用好用活中央财政扶持资金,甄选康乐镇桦树湾村食用菌产业发展等5项适合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建设、介入运营管理并能够持续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的项目,切实增强农牧村“造血”功能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硬实力”。围绕“村集体创收、农牧民增收”目标,用好改革“法宝”,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健全村集体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等内部管理机构,推进村集体公司实体化运营,进一步规范村集体公司运营管理。
聚焦产业带动,提升村集体经济经济竞争能力。深化“党建+产业”组织振兴模式,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支撑,充分挖掘资源特点、产业发展亮点,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党员组织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把资源利用起来,全县18个农牧村走上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致富路,成为集体增产增收、群众勤劳致富的期盼点,真正实现优势资源“点石成金”,引动乡村振兴“源头活水”。针对村集体资金闲置、产业结构单一、发展动力不足困境,祁丰藏族乡探索“抱团+资源、抱团+资金、抱团+产业”的新路径,创新设立乡投公司,结合 13 个农牧村资源特质,携手新型经营主体与自然人共同注资 1150 万元,将“被动等靠项目”转为“主动投身市场”,凝聚起村级集体经济“合力共进”的强大势能。(赵振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