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均衡发展的时代画卷中,总有一些身影跨越山海,用智慧与热忱为偏远地区的教育事业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来自江门新会梁启超纪念中学的张明游老师,便是其中之一,他以扎实的专业素养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奔赴崇左宁明县第二高级中学,开启了一段意义非凡的教育帮扶征程。
崇左宁明县第二高级中学成立仅三年,是一所充满希望却也面临重重挑战的年轻学校。这里的学生因地域、家庭等多种因素,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习惯尚待培养,在化学学科的学习上困难重重。而学校的教师队伍中,大部分是刚踏出校园的年轻教师,虽怀揣教育理想,却在教学实践、课堂管理等方面经验匮乏。张明游老师的到来,为学校化学教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曙光。
图为张明游老师组织开展化学科组教研活动
初到宁明县第二高级中学,张明游迅速转换角色,全身心投入到高一化学教学工作中。面对基础薄弱的学生,他深知,唯有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打开学生的化学学习之门。他白天扎根课堂,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夜晚挑灯备课,深入研究教材和学情,将复杂的化学知识拆解成通俗易懂的生活案例。在讲解“物质的量”这一抽象概念时,他以“一盒铅笔12支”“一打鸡蛋12个”作类比,让学生轻松理解“摩尔”这一计量基准,原本晦涩的化学知识瞬间变得生动有趣。课堂上,他注重分层教学,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鼓励每一位学生参与互动,用真诚的鼓励和耐心的讲解,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逐步建立起学习化学的信心。经过张老师一学期的悉心教导,在第一学期期中和期末考试中,他所任教的2408班和2414班,班级平均分在高一年级均名列前茅。其中,2414班平均分位居全年级第一,全年级前五名中有四人出自张老师所任教的班级。期末考试中,两个化学科代表更是并列全年级第一。张老师凭借出色的教学成绩,两次荣获学校授予的“优秀教师”称号。
2024年9月29号,“青蓝工程”正式启动,学校推举了张明游老师作为师傅代表在教师大会上进行师徒签约仪式。作为化学科组“青蓝工程”的师傅,他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心得,常常与徒弟们深入探讨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宁明县第二高中邓副校长评价道:“张老师教学技艺精湛,工作态度极为敬业。他带来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为我们的化学教学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开辟了崭新的思路。他对年轻教师的指导也倾注了大量心血,为我们的教师队伍培养增添了新的动力。”
图为张明游老师开展“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
每周一次的化学科组公开课听课评课活动,成为师徒成长的重要平台。张明游率先垂范,精心打磨公开课,将自己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展示出来。从巧妙的情境创设到精准的问题引导,从实验演示的细节把控到课堂氛围的调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蕴含着他的智慧。课后,他与徒弟们围坐在一起,进行深入的交流研讨。他以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细致分析课堂中的优点与不足,提出具体可行的改进建议。在徒弟们的公开课展示中,他认真记录课堂的每一个细节,评课环节中,他既肯定亮点,又直言不讳地指出问题,帮助徒弟们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在他的悉心指导下,两位年轻教师成长迅速,从最初的紧张慌乱,逐渐蜕变为能够从容驾驭课堂、有效组织教学的合格教师。
然而,在异乡全身心投入教育帮扶工作的同时,张明游也不得不面对与家人分离的思念。他和妻子同为教师,平日里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承担着工作与家庭的双重责任。此次赴桂交流,妻子默默扛起照顾家庭和刚读高中女儿的重担。尽管每周只能通过视频与家人短暂相聚,但家人的鼓励与支持,成为了他坚守教育帮扶一线的强大动力。每当看到学生们的进步和徒弟们的成长,他都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充满了意义。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在张明游的带动下,宁明县第二高级中学的化学教学面貌焕然一新。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日益高涨,化学成绩稳步提升;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显著增强,开始在教学实践中崭露头角;整个化学科组在“青蓝工程”和公开课评课活动的推动下,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教师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
张明游说:“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能够为偏远地区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深感荣幸。”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教师的使命与担当,在崇左宁明的土地上,播撒下希望的种子,浇灌出教育的芬芳。相信在无数像张明游这样的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教育的均衡发展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更多的孩子将在优质教育的滋养下绽放光彩。(黎少驹 吴可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