苞茂第中听古训,凤凰乡里学新编

来源:东方网    2025-07-02 09:48
来源: 东方网
2025-07-02 09:4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石榴花开别样红,籽籽相连心相通。为探寻民族文化交融的奥秘,共青城市委统战部、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石榴籽同心筑梦”社会实践队的畲乡之行首日,便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手牵手,心连心。实践队员们首先走进洞头畲族展馆苞茂第——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论坛。队员们了解了畲民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耕文明,探访了充满民族风情的婚嫁习俗,从服饰、礼仪到婚庆歌谣,感受畲族人对婚姻的美好寄托。论坛里,五十六个民族的灿烂文化如同缤纷的画卷徐徐展开,队员都深刻感受到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多元一体中华文化格局。

畲艺千载,指间生花。随后,石榴籽实践队员们还向当地一位阿姨学习了芦苇扫帚编织技艺。队员们在动手实践中体验了芦苇扫帚的制作工艺,聆听了关于扫帚在乡村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和历史故事。这种沉浸式体验既促进了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也以"石榴籽"般的团结协作精神,增进了不同民族成员间的文化交流与情感联结。

彩带连第,翰墨生辉。最后,队员们来到赣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洞头联班第。这座始建于1850年的清代建筑,是当地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之一。门楣上"联班第"三个苍劲大字,诉说着一段"三代四进士"的科举佳话。

在这里,队员们了解到:进士蓝鹭序不仅在此创办私塾,更以"言传身教、惟农惟读"的家训,培养出蓝云锦、蓝云继等杰出人才。队员们特别注意到建筑中畲汉文化交融的细节,如门楣上的汉字题刻与屋檐下的畲族纹样相映成趣。

实践手记:

队员小刘在日记中写道:"站在联班第的天井里,突然明白什么是'文化根脉'。那些木柱上的对联,屋檐下的雕花,不仅是建筑装饰,更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文:刘彦茹 凌雨露;供图:吴双 叶朋)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