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赋能乡村振兴:郑州轻工业大学“阳光电气”家电维修志愿服务团赴濮阳范县开展家电义务维修、科普宣讲活动
7月5日,郑州轻工业大学“阳光电气”家电维修志愿服务团奔赴河南省濮阳市范县龙王乡西屯村、杨集乡东桑庄村开展为期两天的家电义务维修与电力科普宣讲活动,师生运用专业知识,服务基层群众,助力乡村振兴。
暖心服务进乡村,义务维修解民忧
志愿服务团师生一行10人,在指导教师高鹏飞博士、张曲遥老师的带领下,分为定点维修组和上门检修组,在村委大院维修小件家用电器,对电视机、空调等大件和“五保户”进行上门检修。同学们发挥电气专业所学,对村民送来的电风扇、电饭煲、电磁炉、洗衣机、冰箱等各类家电进行仔细检查和维修。他们手持万用表、电烙铁等工具,认真排查故障原因,对电路短路、元件损坏等常见故障,迅速找到问题并进行修复。
夜幕降临灯火照,情暖乡村映人心
由于老乡送来的家电较多,夜晚来临,大家就在村干部和老乡搭起的临时帐篷下继续忙碌,手电筒的光束与帐篷里透出的灯光交相辉映,照亮了一件件待修的电器,也照亮了老乡们期盼的脸庞。“这台电风扇电容老化了,得焊接一下。”队员在晃动的光影里专注地调试万用表,手指被烙铁烫出了红印也浑然不觉。直到晚上10点,同学们把第80件修好的家电亲手送到村民手上,在老乡的一句句“真中”赞誉中,疲劳感顿时消失,青年大学生平时在学校努力学习的意义在此得到体现、认可。
助老助困显担当,空调清洗送清爽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同学们专门来到困难群众、五保户家中,为那些常年未清洗的空调开展清洁工作。由于缺乏维护常识,这些空调内部早已积满厚厚的污垢——不仅制冷制热效果大打折扣,吹出的风里还藏着灰尘与细菌,已成为健康隐患。
拆滤网、刷蒸发器、喷消毒剂······同学们动作娴熟又细致,把藏在缝隙里的污垢一点点清理干净。当清洗一新的空调重新启动,送出阵阵洁净凉爽的风时,老乡们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笑容格外真切。
科普宣讲撒火种,安全用电保民生
7月6日下午,同学们走进杨集乡东桑庄村小学,化身“电力小老师”,用动画短片、趣味实验打开知识大门:通过模拟电路模型展示“电从哪里来”,用安全电流发生器演示“触电的危险”,还教孩子们制作简易小台灯。一个个生动的例子让抽象的电力知识变得鲜活,孩子们瞪着好奇的眼睛追着问“为什么插座不能摸”“风力发电是怎么转起来的”,求知的种子在欢声笑语中悄悄发芽。
在文化广场,同学们结合农村常见场景,讲解“湿手不能碰电器”“电线老化要及时换”等实用知识,还现场演示漏电保护器的测试方法,发放图文并茂的安全手册。针对村民关心的“雷雨天气如何断电?”“高压线下建房、种树、堆放杂物有什么危害?”等问题,他们一一耐心解答,把专业术语转化成“听得懂、用得上”的家常话,让安全用电的意识真正走进田间地头,为乡村生活添上一道隐形的“防护网”。
在两天的志愿服务中,师生化身“家电医生”与“科普使者”,用专业技能为基层群众送去温暖与便利。他们细心排查故障,巧手维修电风扇、热水壶、洗衣机、冰箱等各类家电80件,让一件件濒临“退休”的家电重新焕发生机。针对行动不便的困难群众,他们主动上门,细致清洗空调20 余台,为炎炎夏日送去清爽。他们还精心开展“电力科普小课堂”2次,结合生活实例讲解安全用电知识,现场发放宣传手册 200 余份,将科学用电的理念传递给乡村群众。师生们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不仅切实解除了基层群众在生活中的困扰,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情怀。
据悉,郑州轻工业大学“阳光电气”家电义务维修志愿服务团成立于1983年,四十年来初心不改,坚持深入社区乡村,广泛开展家电义务维修、安全用电宣讲、电力科普教育、云端学业辅导、科技助老等志愿服务活动,把义务维修“小事情”做出了“大意义”。从乡村社区到校园农户,志愿服务团师生用手中小小螺丝刀,抒写了科技为民大情怀。立足群众需求,志愿服务遍及洛阳洛宁、新乡辉县、濮阳台前、范县、许昌禹州等20余市县,惠及群众学生10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