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知识产权学院“‘江’上法治行·‘津’彩扬法韵”三下乡实践团联动江津区人民法院,在江津区先锋镇保坪村法治大院“讲理坝”开展法庭进乡村活动。实践团以模拟法庭形式生动还原真实审判场景,为村民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法治课。
如何把厚厚的法律条文,变成乡亲们一听即懂的道理?实践团师生们反复钻研案例,吃透晦涩深奥的法律要点,思索着把专业词汇变成田间地头的大白话。
为了让这堂普法课更加专业,实践团特邀江津法院法官们分别担任模拟法庭的审判长、审判员和书记员。随着书记员宣读法庭纪律,一场“沉浸式”的“模拟法庭”正式开庭。本次模拟法庭呈现的是一起民间借贷的民事纠纷案件。庭审过程中,所有审判流程,都严格依照法律和法院审判程序与要求进行,控辩有序,环环相扣。实践团成员们亲身参与到司法实践中,从接触案例到提交书状,从分条析理到对簿公堂,充分展现出思辨合理、逻辑精准的专业素养,为村民们讲解并宣传了法治理念与案件审理流程。
庭审结束后,实践团成员引导村民就借贷等问题提问。
针对村民蒋大爷“借出去十几年的钱还能要回来吗”的疑问,实践团学生现场演示微信聊天记录截图保存、转账凭证记录保存等操作方法。重庆知识产权学院老师赞扬同学们规范流畅的庭审演绎和精准到位的法律诠释,鼓励大家继续用专业所长服务乡村法治建设。
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知识产权学院“三下乡”实践团创新打造的模拟法庭,让书本案例走进田间地头,变身生动的“移动课堂”。以专业所学结合江津法院车载法庭模式,将法律知识传递给村民,既是一次普法实践,也是青年学子服务法治乡村建设的生动体现。未来,也会有更多青年将投身其中,为法治乡村建设注入动能。(杨迪帆 王珊 王晨 张汀 张雨雯 钟新宇 王先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