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工业大学化工过程自动化学院“行走的思政课”走进朝阳 ——亿年地层与千年非遗同频共振的青春课堂

来源:东方网    2025-07-22 10:57
来源: 东方网
2025-07-22 10:5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7月10日至13日,沈阳工业大学化工过程自动化学院“社会实践研学团”50余名师生奔赴辽宁朝阳,将思政课堂搬进亿年地层与千年非遗现场。拓印、制香、探源、悟史,步步皆景、处处是课,一堂跨越时空的“大思政课”在辽西大地徐徐展开。

一、指尖拓千秋 炉中篆万念

7月10日,研学团走进赵尚志纪念馆,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传统文化”非遗拓印主题社教活动。辽宁之辰非遗保护有限公司专业教师现场授课,系统解析拓印技艺的历史渊源与工艺流程。学生们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属相Q版画拓印实践,从选图、上墨到覆纸拓印,一丝不苟,沉浸式感受传统技艺的匠心温度。

7月11日,研学团走进1958香学馆,开启“寻香识文化,匠心传非遗”主题实践。非遗传承人陈英辉带领学生全流程体验古法制香,从原料筛选、研磨配伍到香牌压制,详解“天时、地利、材美、工巧”的工艺要诀。静默的压香声中,传统工艺与现代青年完成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二、石中窥宇宙 沙里觅乾坤

7月12日,研学团走进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孔子鸟、小盗龙、硅化木等珍稀化石依次陈列,师生轻抚羽痕,记录坐标N41°34′,E120°27′——地球生命演化的关键节点在此定格。9D球幕影院中,1.2亿年前的热河生物群扑面而来,师生领取岩层碎片“远古钥匙”,将地质课堂延伸至指尖。

三、玉出红山前 龙潜女神侧

7月13日,牛河梁遗址博物馆内,5000年历史的玉猪龙静卧展柜,师生通过AR眼镜“对话”红山古国祭天场景。有人记录展厅环境数据,准备回校搭建微环境监控模型;有人定格玉龙与青春侧影的合影,让文明火种在镜头中延续。

尾声:把山河装进行囊 把初心带回西澳园

返程途中,师生云端共享“行走的思政课”相册:拓片上的生肖、线香里的艾草、化石中的羽痕、玉龙的温润……拼成一幅跨越亿万年的“精神地图”。学院团委书记表示:“当工程思维遇上历史纵深,思政课不再是45分钟独白,而是一场跨越时空的青春凝视。”

据悉,研学团将把此次采集的拓片、化石拓纹及香方整理成《朝阳印记》微视频,9月组成“辽西印记”宣讲团,让更多青年在“看、听、触、嗅”的多维体验中,以多维体验推动文化自信与强国之志同频共振。

作者:谷庆明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