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秦简对话万里边疆:一堂跨越时空的思政课

来源:东方网    2025-07-28 13:42
来源: 东方网
2025-07-28 13:4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湖北工程学院“国之喜”实践团奔赴新疆克州,以云梦秦简为文化纽带,将原创话剧“国之喜”转化为鲜活教材,在推普课堂、乡村舞台、雪域边关开展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想洗礼。

话剧燃情:简牍文化在大美新疆“活”起来

以云梦秦简为创作内核的话剧《国之喜》,成为流动的文化火炬。实践团带着精心打磨的话剧,深入村委会、社区,将演出场地搭建在田间地头、乡村舞台、帕米尔高原。话剧中,演员们以秦简中“守土护民”等记载为蓝本,生动演绎着两千多年前官吏断案、百姓安居的历史场景,将古代法治思想、家国情怀与当代的民族团结、戍边奉献故事相呼应。当舞台上的“金布律”与台下柯尔克孜族老乡的掌声相遇,当戍边民警为剧中“为吏之道”的情节红了眼眶,沉睡千年的简牍文化“活”了起来。

推普筑桥:童声同语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

实践团以秦简“书同文”的历史智慧为纽带,针对当地少年儿童与少数民族干部实施分层教学,精准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在干部培训现场,开设普通话等级考试专项辅导,运用现场示范、互动练习、案例评析等教学方法,为全镇34名干部讲解考试技巧与评分标准,提升干部基层服务能力;在小学课堂里,针对声母、韵母、调值等发音要点开展专项教学,通过“孝文化”“我的家乡”“一封家书”主题班会,在童声同语中播撒文化交融的种子。当维吾尔族小朋友用标准普通话表演秦简话剧时,一字一句都在编织“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同心纽带。

巡边铸魂:雪域高原上的忠诚与青春对话

4600米的雪域高原,寒风卷着雪花掠过界碑,却吹不散实践团的敬意与热忱。实践团攀登崎岖的山路,穿越荒凉的戈壁,用深一脚浅一脚的跋涉,亲身体验高原巡边对身体极限的挑战。他们走访慰问坚守岗位的戍边民警,围坐聆听护边员谢依迪拉·塞迪尔丁三代人用岁月书写的守边故事,触摸庄严的界碑,眺望祖国辽阔的疆域,在刺骨寒风中读懂“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千钧分量。当秦简中“守土有责”的律令精神与当代戍边民警的忠诚守护在雪山之巅重叠,实践团全体师生自发立正行礼,家国情怀在这一刻愈发滚烫。

校友暖心:青春接力续写边疆奋斗答卷

在新疆的广袤大地上,湖北工程学院校友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一线的奋斗身影从未缺席。实践团带着母校的关怀和嘱托,看望慰问12名扎根新疆的校友。在恰村,校友周俊楠千方百计争取项目资金,建夜市广场、农家乐帮助村民就近就业,带动村集体收入突破百万元;在阿合奇县,校友马洋泉率先引进优质牦牛种源推动品种改良,创新“舍饲圈养+合作社”生态养殖模式,拓展电商带货与文旅融合,带动牧民户均增收2000余元;在阿克陶县,校友王潮参与完成全村682户脱贫任务,积极对接辖区企业为村民争取就业岗位80余个,鼓励群众依托文旅产业开办民宿21家,户均增收15000元以上…… 从校园的青春理想到边疆的实干担当,校友们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青春的壮丽篇章,更让实践团成员看到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注脚。

学校团委书记赵勇表示,此次新疆实践之行,让思政教育走出课堂、扎根大地,是湖北工程学院深化实践育人、服务国家战略的生动体现。千年秦简与万里边疆的对话,是文明的传承,是精神的共鸣,更是青春的接力。实践团不仅将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之喜”IP传播到新疆大地,更在身体力行中深化了对国情疆情的认识,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力彰显了新时代湖工青年勇担使命、矢志报国的精神风貌。

(邓荷露、赵勇)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