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T-5只是“更好”而非“全新”,OpenAI上演“狼来了”?

GPT-5在降低“幻觉”、提升事实准确性、增强安全护栏等方面所做的努力,虽然不像生成一段不存在的电影那样令人惊喜,但都是至关重要的进步,是AI从“玩具”走向“工具”,再从“工具”走向“基础设施”的必经之路。

GPT-5只是“更好”而非“全新”,OpenAI上演“狼来了”?

来源:成都商报    2025-08-11 15:15
来源: 成都商报
2025-08-11 15:1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通往AGI的道路上,并非每一步都是激动人心的百米冲刺,更多的是考验耐力的长途跋涉

自ChatGPT横空出世后,几乎每一次来自OpenAI公司的产品革新,都会在全球引发震动。这一次发布的GPT-5也不例外。

据报道,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特曼称,GPT-5是“世界上最好的模型”,代表着OpenAI在开发通用人工智能(AGI)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OpenAI官网介绍,GPT-5采用统一系统架构,整合了高效基础模型、深度推理模块和实时路由系统,能够根据不同情况判断何时该快速回应,何时应进行深度推理思考以提供专家级的答案。

GPT-5的发布,可谓让市场期待已久。在长达数月的猜测和无尽的社区讨论之后,这只“狼”终于来了。然而,当OpenAI拉开帷幕,展示其最新成果时,市场的反应却颇为复杂。

虽然GPT-5面向所有用户开放、推理加强等方面确实有一些亮点,但相比ChatGPT初次亮相开启新纪元的震撼,或是Sora用文字生成视频带来的那种“未来已至”的眩晕感,GPT-5的发布更像是一次意料之中的升级:掌声仍然热烈,但似乎缺少了过往那种足以撼动整个行业根基的惊呼。

GPT-5从登场之前就背负了人们厚重的期望。人们期待的不再是量变,而是又一次质变,或是能自主完成复杂长期任务的超级助理,或是能进行实时情感交互的数字伴侣,又或是能提出全新科学假说的研究伙伴。然而,GPT-5带来的,更多是“更好”而非“全新”——它的错误更少,逻辑更严谨,能处理更长的上下文,理解更复杂的指令。

但这些“看不见的”改进,对于已经习惯了视觉奇观的人们而言,冲击力是有限的。特别是,在OpenAI筹备GPT-5的这段时间里,整个行业并未停滞。谷歌的Gemini系列、Anthropic的Claude 3系列,以及众多开源模型的快速迭代,已经让市场对大模型的各项能力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竞争的加剧,使得任何一家公司的领先优势都变得不再那么绝对,市场的“惊喜阈值”被前所未有地拉高。也因此,GPT-5带来的不是颠覆,而是一次“预期的校准”。它告诉我们,在通往AGI的道路上,并非每一步都是激动人心的百米冲刺,更多的是考验耐力的长途跋涉。

革命性的突破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的,它们总是建立在无数次枯燥、繁琐的量变积累之上。GPT-5在降低“幻觉”、提升事实准确性、增强安全护栏等方面所做的努力,虽然不像生成一段不存在的电影那样令人惊喜,但都是至关重要的进步,是AI从“玩具”走向“工具”,再从“工具”走向“基础设施”的必经之路。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陈白

【责任编辑:曹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