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至9日,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赴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7人在土地堂社区开展“乡村振兴荆楚行”专项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深入土地堂社区实地测绘,了解乡村景观现状,设计老年服务中心改造方案;参观西甜瓜产业基地了解产业科技发展,探索品牌与农文旅融合,构思“西瓜王”IP助力产业宣传并,为当地发展注入新思路,收获广泛认可。
探访乡村,振兴实践
实践团七人深入素有“湖北西瓜王”美誉的土地堂村,实地探访乡村振兴实践。在村群众服务中心,党支部副书记陈吉康通过详实数据和案例为团队成员系统介绍了该村的发展概况,重点讲述了核心产业——西瓜种植的科技蜕变。目前,土地堂西瓜种植规模已超万亩,建成60亩高标准大棚基地。通过与市农科院深度合作,引入吊蔓栽培、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技术,西瓜亩产跃升至近5000斤,瓜农亩均增收3000元。随后,团队在陈吉康的带领下深入村巷实地考察。成员们运用测绘工具定位景观薄弱区,为后续提出科学改造方案奠定坚实基础。
图 1实践团成员在陈吉康副书记的带领下探访土地堂老街墙涂鸦 程佳蕊摄
设计老年服务中心,改造活力绽放空间
在土地堂社区的老年服务中心,成员们进行实地测绘,观察老人行动路线,了解他们对服务与活动中心的需求,梳理物理环境改造优先级,为后续装修设计提供了精准依据。随后,实践团结合前期准备对土地堂社区老年服务中心核心功能区及闲置空间开展系统性改造设计。
此次改造遵循“精准适配、文化融入”原则,针对休息室与阅览区进行优化:增补适老化绿植,将墙面更新为护眼色绿色涂层,同时完善无障碍细节以强化安全与舒适。此外,成员们还计划清整服务中心后侧闲置场地,依托乔木配备西瓜纹路装饰的石桌椅,既满足老人夏夜纳凉弈棋需求,又呼应地域西瓜文化。
调研西甜瓜产业基地,体会田间民众风情
在土地堂西甜瓜产业基地,实践团成员在基地负责人田志杨的带领下,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观察了“黑莎皇”、“桔宝”等品种的播种状况。田志杨详细介绍了基地应用的水肥一体化灌溉、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等现代化技术。团队成员认真记录技术细节与应用成效。
图 2实践团成员在观赏西甜瓜产业基地的精密仪器和工具 赵李晗摄
“我们的西瓜都是经过精密的种植后培育而出的,他们在土地堂这片沃土上生长着,就像这里的人一样,扎实、上进、有力。”田志刚谈及土地堂西瓜田时这样说道。
随后,团队与田志杨就产业发展核心议题展开深入交流,探讨如何将现有市场口碑转化为品牌价值,并重点讨论了盘活瓜田资源、融入文旅元素的可能性。
图 3成员吴露菲、张琳悦、饶佳乐在负责人田志刚带领下调研西甜瓜基地 赵李晗摄
创立西瓜王IP,绘制瓜田新篇章
团队从风景园林专业角度出发,提出优化采摘体验、开发文创产品等构想,获肯定后在华中农业大学景园楼讨论土地堂西瓜产业和景区设计改造,成果颇丰。设计过程中,园艺林学学院风景园林2302祁妍杰结合当地西瓜品质优势与文化特色,提出以“西瓜王”为核心设计IP形象。该形象活力热情,寓意西瓜品质称王、精神富强,成员还为其创作守护优质西瓜、带领瓜农致富的故事,丰富其内涵。
图 4实践团成员祁妍杰、赵李晗、李思凝在景园楼讨论设计过程 程佳蕊摄
设计完成后,实践团带“西瓜王”IP及产品包装、文创设计初稿再到基地,与负责人田志杨深度协商。讲解设计思路后,田志杨结合实际提专业意见。当日下午,团队在基地优化方案,次日联合村委办“助农文旅”宣讲会,展示“西瓜王”IP系列设计、景观改造规划图及线上推广方案,引发村民热议,最后发定制文创奖品,宣讲会圆满结束。
结语
此次实践七日光景虽短,却在土地堂村播下了青春与智慧的种子。从田垄间的科技探索到“西瓜王”IP的创意迸发,从老街里的景观观察到养老空间的适老设计改造,华中农大学子用专业所长回应乡村所需,用巧思点亮乡土未来,正如那饱满的西瓜扎根沃土,贴近土地生生不息。
作者:祁妍杰 李思凝 程佳蕊 张琳悦 赵李晗 吴露菲 饶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