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陇西、渭源、岷县:四大产地让“小药材”成就“大产业”

来源:东方网    2025-08-26 09:28
来源: 东方网
2025-08-26 09:2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8月24日,第六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期间,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承办的新华指数工程建设论坛上首次发布了新华•中国(定西)中药材指数。该指数由中国经济信息社与定西方面共同推出,标志着有着“千年药乡”之称的定西中医药产业迈入标准化、数字化、品牌化发展的新阶段。

新华•中国(定西)中药材指数聚焦定西市中医药产业发展情况以及下属通渭县、陇西县、渭源县、岷县四大县区,对金银花、黄芪、党参、当归等中药材进行交易价格跟踪,最终形成产业指数+价格指数的综合指数体系,为产业链各环节提供了精准的决策参考,推动定西中医药产业从甘肃特色进一步发展为全国市场标杆。

通渭金银花:金银花“后起之秀”的跨越腾飞之路

自2013年起步以来,通渭金银花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小变大、从大到精的跨越式发展。如今,该产业已带动5.2万户、共计23.5万人参与其中。2024年,通渭金银花全产业链产值达18亿元,为农民带来人均3000元的收入。尽管近年来金银花价格经历了“先扬后抑”的调整,但产业根基已然稳固,通渭金银花产业未来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陇西黄芪:撑起“天然药仓”的产业脊梁

良好优越的地理环境,赋予了陇西县湿度小、通风良好的特质。“药到陇西最全,储到陇西最优”,使得陇西县备受全国各地大型制药企业的青睐。2024年,全县中医药产业总产值达381亿元,对GDP的贡献率高达28.6%,中医药产业已然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价格方面,作为中药材市场的“稳健标杆”,黄芪价格在产量增加、药食同源政策利好等因素影响下,虽有震荡但整体向好。

渭源党参:从“党参故里”到“农民致富果”

渭源县素有“中国党参之乡”的美誉,2024年,全县党参种植面积稳定保持在15万亩,党参产量达4.3万吨,中医药产业带动农民人均增收3500元。价格方面,党参市场此前经历了疫情推高价格、资本炒作、需求萎缩等波动阶段,而2025年5月以来,受产区干旱天气影响,党参价格再度反弹,展现出强劲的市场韧性。

岷县当归:“中国当归之乡”的卓越地位与深远影响

有言道“中华当归甲天下,岷县当归甲中华”,岷县正着力打造成为西北乃至全国规模较大、颇具影响力的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产地交易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发布中心。2024年,岷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68.9万亩,其中当归种植面积就有30万亩,岷县当归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80%,占全国出口量的90%以上。价格方面,当归价格在经历疫情、资本推动等因素引发的波动后,于2025年5月因干旱天气影响企稳反弹。如今,“岷归”已然成为支撑县域经济的“顶梁柱”。

从政策导向到产业实践,从数据指数到百姓增收,通渭县、陇西县、渭源县、岷县这四大县区的中医药产业,每一步成长历程都充分印证了“数字赋能特色产业”所蕴含的蓬勃活力,也让“小药材”持续不断地释放出“大能量”。 (李夷骞)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