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时代画卷中,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牡丹学院)的师生们正以脚为笔、以汗为墨,书写着“科技助农、青春报国”的生动篇章。这个夏天,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牡丹学院)“脱毒薯苗推广与乡村振兴实践行”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实验室等,围绕脱毒薯苗推广与烟薯间作技术,让农业科研扎根乡土,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一、田间问计:把课堂搬进烟薯地
在烟薯种植田里,实践队员们化身 “田间调研员”,跟着农户问诊作物 “病情”。从烟株长势观测到红薯藤蔓管理,队员们带着专业知识与农户交流,记录种植难题;讲解烟薯间作的科学间距、水肥协同管理等技术,让 “纸上知识” 变成 “田间方案”。
二、科技赋能:脱毒薯苗推广在路上
为破解传统薯苗 “产量低、病害多”等难题,从育苗选种到移栽管理,专家手把手教、队员们实地干,向农户展示脱毒薯苗的种植优势;通过田间课堂,对比普通薯苗与脱毒薯苗的生长差异,让“科技良种”真正走进农户心田。
三、青春实干:用汗水浇灌田野希望
炎炎夏日,队员们抡起锄头除草、覆膜,在烟薯田里“摸爬滚打”。从理论宣讲到实践操作,从技术疑惑到实地规划,他们把论文写在土地上,把汗水洒在希望里。烟薯间作的田垄间,不仅有作物的蓬勃生长,更有青年学子知农爱农、扎根乡土的决心。
四、实验室攻坚:精准解码红薯品质
从田间带回样本,实验室成为新 “战场”。同学们对红薯的糖分、淀粉含量、微量元素等指标开展检测。研磨薯样、配置试剂、数据测定…… 每一步都细致入微,通过科学分析,明晰不同种植条件下红薯品质差异,为优化种植方案、助力产业升级提供量化支撑,让 “科技助农” 不止于田间,更深入实验室 “精准攻坚”。
五、星火成炬:让实践成果落地生根
此次实践,是一次 “科技下乡、青春下沉” 的生动实践。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牡丹学院)师生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把专业知识转化为助农实效,让脱毒薯苗与烟薯间作技术“落地生根”。未来,团队将持续跟进指导,让更多“科技火种”点亮乡村振兴之路,用青春力量答好“乡村振兴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