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摊点承载着民生温度,也考验着城市治理智慧。为深入了解苏州疏导点的建设经验和管理模式,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摊开心语”暑期实践团队近日就吴中区疏导点的规划布局、运行管理和群众反响等内容展开专题调研。通过现场走访,团队成员深入了解各疏导点的设施条件、摊位分布、卫生保洁以及秩序维护等情况;了解了摊主对经营环境的意见、群众对疏导点运行的评价,以及城管工作人员在日常管理中的经验做法。
大治桥疏导点:地铁口的潮汐声里,暗藏着统筹治理的巧思
调研首站聚焦大治桥疏导点。该疏导点紧邻地铁口,晚高峰时段虽人流密集,现场却始终井然有序。此处通过临时借用闲置建设用地,既满足了地铁口周边摊点的经营需求与市民的消费需求,又保障了周边市容秩序。地铁口的交通、居民的安宁与摊主的生计三者得到了很好的兼顾。
调研图片
吉祥路疏导点:围墙内外的秩序,彰显共建共治的决心
调研第二站是吉祥路疏导点。该疏导点位于居民区小路末端的停车场旁,被围墙划定区域。调研中发现,管理人员尽职尽责,及时劝离试图进入院内的外来摊主;院内十余辆经营推车有序停放,摊主们主动清理场地垃圾。在多方共同维护下,疏导点内始终干净整洁。
调研图片2
东欣村疏导点:城中村的坚守,依托精细化管理的智慧
最后团队来到了灵岩山边的东欣村疏导点。疏导点后方青山起伏,摊位前食客小酌闲谈,宛如一幅充满诗意与烟火气的市井图景。此处严格限制同类摊点数量的管理模式,让团队成员印象深刻。例如,煎饼果子类摊位仅设2家,既从源头避免了恶性竞争,又能精准匹配群众日常消费需求,很好的实现了供需平衡。
调研图片3
青春之声:在烟火气里,读懂治理的真谛
苏州市近年来在疏导点建设方面注重因地制宜,结合道路条件和人流特点,合理设置疏导点,有效化解了无序占道经营现象。团队成员表示,此次暑期调研让他们直观感受到城市管理的复杂性与实践性。调研结束后,他们梳理所探访的疏导点治理经验,结合专业知识,形成了未来疏导点建设与管理优化的建议。
以青春视角聚焦市井烟火,为城市治理注入年轻温度。此次调研不仅搭建起苏城高校与城管部门的交流桥梁,更为进一步优化城市治理、推动形成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供了有价值的建议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