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5年10月1日起,全国铁路客运领域将全面启用电子发票,纸质报销凭证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这一变革标志着铁路票务服务迈入数字化新时代,为旅客与企业的车票报销带来根本性便利。
电子发票的全面落地,以革新驱动票务服务“再提速”。过去,纸质报销凭证不仅打印、保管、核验流程繁琐,更让旅客头疼的是“丢票即损失”,一旦报销凭证遗失,退票、改签便会受阻,不少人曾因此承担不必要的费用。如今,依托铁路12306 平台,电子数据实时存储于系统,旅客无需担心票据丢失,乘车后 180 天内动动手指即可完成开票、下载与报销全流程。这一变化打破了时空与物理载体的束缚,彻底解决了纸质时代的“报销焦虑”。
更值得肯定的是,电子发票推行并非·1“一刀切”,而是以人文关怀兼顾多元需求。针对老年人、脱网人群等数字操作不便的群体,铁路部门增设线下渠道:旅客凭有效证件在车站窗口、自动售票机获取“扫码开票单”,可自行或委托他人通过 12306App 扫码补全信息开票。这种 “线上 + 线下”“本人 + 代办”的服务模式,让新技术既跟上数字化浪潮,又“等得起”特殊群体,真正践行了“科技向善”的理念。
与此同时,电子发票也是铁路践行绿色发展的重要一步。过去,海量纸质凭证的印制、运输与废弃,消耗大量纸张资源并造成污染;全面电子化后,每年可减少数亿张纸质票据使用,相当于为环境筑起一道“绿色屏障”。对企业而言,无纸化流转还大幅降低了票据仓储、运输成本,助力构建高效环保的财务生态链,既契合国家“双碳”战略,也为行业绿色转型树立了标杆。
服务细节的优化更让旅客体验升级。此前,电子发票信息填写错误仅能补开1次;如今补开次数调整为3次,即便因企业信息变更、个人疏忽导致发票有误,也能通过多次补开及时解决,大幅减少时间与沟通成本。不过,电子发票涉及个人信息与财务数据,国铁集团仍需加强数据加密传输、隐私保护等安全措施,同时可在12306开票页面增加信息提示,进一步降低操作失误率。
铁路客运全面推行电子发票,既是解决纸质票“丢失难题”、优化补开服务的便民改革,也是提升企业效率、助力环保的创新实践。随着电子发票普及与服务完善,未来的出行体验必将更便捷、更温暖。(吴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