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行业如何穿越周期?2025年11月6日“全联房地产商会2025年会暨五届四次理事会”在上海成功召开,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袁正刚受邀参会,并发表了以《产业AI驱动地产新价值》的演讲。他强调行业破局的关键在于向科技要效益,而“产业AI”正是驱动新价值的核心引擎,将引领行业从“经验驱动”迈向“高质发展”。
行业调整期遇上品质鸿沟:地产转型迫在眉睫
“好房子”时代已经来临。今天的市场,不再仅仅满足于建筑的居住功能,而是转向对健康、节能、舒适与智能的综合体验的追求。袁正刚列举了在全球范围内,芬兰以其严格的健康建筑标准成为标杆,日本则在零碳住宅(ZEH)领域引领技术革命的事例,通过这些实践清晰地表明,高质量建筑不只是技术的堆砌,更是政策、产业与市场共识下的系统性成果。
他认为房地产市场本身具有周期性,中国目前正经历从高速增长到深度调整的转型。在行业面临增长瓶颈的当下,如何弥合品质差距、提升核心竞争力,已成为所有地产从业者必须回答的时代命题。高质量建筑需要技术、政策、市场和社会的共识,而人工智能在全球商业地产中正被广泛应用,从投资决策到设计、施工、运维各环节均有数字化和AI的应用空间。
从“点状数字化”到“系统性交付” :产业AI重构地产开发逻辑
他指出,过去依赖经验的决策方式,已难以应对多变的客户需求与政策环境。要破解这一困局,仅应用孤立的数字化工具已远远不够,行业需要一场从理念到执行的系统性革命。通用AI虽在消费领域取得巨大成功,但直接用于严谨、复杂的建筑产业往往会“水土不服”。因此,一种更懂行业的“产业AI”正成为破局的关键 ,它将数据与人工智能深度结合,能为企业在不确定性中提供宝贵的确定性。
产业AI的威力在于它能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为投资、建设、运维三大环节创造全新价值。 在投资端,它帮助决策从“经验驱动”走向“数据驱动”,通过整合多维度数据,显著提升决策的确定性;在建设端,结合BIM、物联网技术,实现施工流程的自动化监控与质量预警;在运维端,联动智能家居与能耗系统,推动服务从“单一运维”走向“智慧服务”,持续创造价值。
要实现这一全链条价值,就必须将开发模式从“集成”升级为追求“系统最优”。为此,行业正推行系统性项目交付模式(SPD),确保从客户需求到所有功能性能的整体性匹配。这一模式依赖数字孪生平台 作为核心支撑——它绝非孤立的点状工具,而是通过简化管理、减少人员,实现项目精准落地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系统性交付新阶段的核心,在于抓住“设计成本一体化”这一关键。由于超80%的建造成本在设计阶段已决定,通过Concetto-AI方案设计助手和新型BIM设计理念,可以实现“正向设计”,将过去需要数月的方案设计(含效果图、成本、光照分析)缩短至分钟级 完成,并能即时反馈变更数据,甚至让客户参与其中。这正是产业AI赋能系统性交付、确保产品精准满足客户需求的最佳体现。
从理论到实践:看得见的价值与成果
产业AI的价值并非纸上谈兵,全球领先企业及广联达自身实践已充分验证其巨大潜力。袁正刚以广联达 自建自营的广州大厦为例,分享了广联达的 一次全过程的数字化探索。他指出,通过设计-施工-运维一体化,广联达实现了大厦建造阶段 整体建安成本相比目标下降3.2% ,建筑节能率高达80% ,工期严格受控在18个月;运维阶段 年均能源消耗节约62% ,设备故障响应时间缩短10% ,环境舒适度达标率90% 。这些扎实的数据,雄辩地证明了产业AI在降本、提效、节能与提升品质方面的综合价值。
技术创新不只是工具的升级,更是对行业协作模式与价值分配机制的系统性变革。房地产行业正站在从规模扩张到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历史路口。产业AI通过破解数据孤岛、提升各环节效率、创造服务新场景,正在为行业打开一扇全新的机会窗口。未来的竞争,不再是土地与资源的竞争,而是技术体系与产业智慧的竞争。拥抱产业AI,就是拥抱高质量发展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