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起草的《关于推动历史经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2026—2030年)》(征求意见稿)将酿酒产业与丝绸、瓷器等共同列为“历史经典产业”。这一政策标志着国家层面首次对酿酒产业文化属性与历史价值的正式确认,为白酒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政策导向和支持框架。
文化底蕴:从“限制”到“推动”的政策转变
这一政策转变,被视为酿酒业30年未有之新机遇。过去,政策更多是解决酒业“过热”“无序”等问题,带有明显的限制和规范色彩。而新政策则将酿酒产业视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和重要的经济产业,态度是积极主动地扶持和赋能。中国酒业协会发表专业解读指出,大力发展历史经典产业是扩大内需、提振消费、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有效途径,是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
产业变革:文化铸就的分水岭
当前白酒行业正经历深度调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行业加速出清,大多数酒企在卷价格、卷渠道、开发
雄正坚守500ml装1499元/瓶价格线,不开发新品,专注文化价值,系统梳理和挖掘自身的历史沿革、酿造工艺、文化典故,积极参与非遗申报;将品牌故事与现代传播方式相结合,提升品牌的文化附加值和认同感;探索“白酒+”融合业态,以“酱香酒本来的味道”为核心打造文化IP矩阵,并在行业寒冬中实现了稳健增长。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135年,仡佬族酿出了第一坛酱香酒。雄正是仡佬族唯一非遗传承下来的一瓶酒,每一瓶雄正酱香酒都由仡佬族酿酒技艺唯一非遗传承人张再彬先生亲酿调制,是“酱香酒本来的味道”。2023年,雄正酱香酒在第十二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上获评“中国酒业历史文化底蕴品牌”奖,成为行业文化转型的标杆。
文化赋能:开拓经典产业新路径
随着新政的推进,据业内专家预估,酿酒产业将会迎来新的黄金发展期。放眼未来,只有坚守文化根基、挖掘文化内涵的企业,才能在历史经典产业的新赛道上赢得长远发展。正如业内共识,“中国文化能走多远,中国白酒就能走多远”。而“雄正,酱香酒本来的味道”正是凭借对仡佬族千年酒文化的执着坚守与传承创新,在文化赋能的道路上笃定前行,成为行业中闪耀的典范,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白酒在历史经典产业浪潮中绽放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