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1日,作为陕西省 “景区 + 文化旅游” 领域的领军企业,陕西旅游文化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陕西旅游”)IPO注册申请已获中国证监会批准,拟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陕西旅游依托华清宫、华山等优质景区资源,构建了“景区+文化旅游”的特色业务模式。其核心演艺产品——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已成长为中国旅游演艺领域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标杆之作,树立了行业典范。
陕西旅游所处的旅游行业规模庞大且增长稳定,招股书显示,西安作为国内首选旅游目的地城市之一,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3.06亿人次,游客总花费376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3%和12.3%。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0.88亿元,2024年增长至12.63亿元;净利润从2023年的4.27亿元提升至2024年的5.12亿元,展现出稳健的盈利能力。
演艺、索道、餐饮三轮驱动 协同效应深挖文旅价值链
陕西旅游的核心业务围绕旅游演艺、索道及餐饮三大板块协同展开,在旅游演艺板块:核心产品《长恨歌》历经18年市场检验,已成为国内实景演艺的国家级标杆。其运营模式不仅支撑公司构建了多层次产品矩阵,更升格为行业规范——以其为蓝本的国家标准已于2016年实施。全国唯一的演艺国家标准培训基地落户华清宫,标志着公司完成了从项目成功到标准输出的关键跨越,确立了难以复制的行业引领地位。在旅游索道板块:华山景区的西峰索道是关键资产,其技术指标(斜长4211米、高差894米)国内领先。作为全国唯一采用崖壁硐室站房与起伏式设计的脱挂索道,其独特性和工程难度构筑了坚实的技术壁垒,凸显了公司在高山索道领域的专业掌控力与资源稀缺性。在旅游餐饮板块:旗下剧院式餐厅唐乐宫,以“仿唐歌舞+宫廷晚宴”的独特模式,成功将餐饮服务升维为高附加值的文化体验,享有“东方红磨坊”美誉。文化赋能打造高溢价体验,实现业务协同的战略支点。
拟募资15.55亿开启产业链升级 夯实发展基础
陕西旅游此次拟募资15.55亿元,战略重心明确,一方面通过收购整合索道等核心资产以巩固主业护城河,另一方面通过新建项目提升综合接待能力,将驱动公司从景点运营商向产业链综合服务商升级。财务数据显示,良好的资产增长态势(2025年9月末总资产增28.30%)为战略落地提供了财务支撑,上市有望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为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标准、创新与人才 构筑文旅产业竞争护城河
标准制定与知识产权,构筑行业护城河;陕西旅游继2016年推出首部国家标准后,2023年再次主导编制两项省级演艺运营标准,持续将“长恨歌模式”的管理经验转化为行业通用规范,公司已然超越单纯的项目运营,转变为行业规则的制定者。此外,公司拥有包括65项商标、28项专利、45项作品著作权在内的完善知识产权体系,其旗下的华山西峰索道亦获得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等顶级认证,展现了其在硬件设施与服务质量管理上的高标准。
独特的“去明星化”人才培养机制,保障运营稳定;陕西旅游建立了极具特色的内部人才培养体系,以《长恨歌》为例,核心演员均为全职员工,且对A/B角进行了完备的梯队建设。这一模式有效规避了演艺行业普遍存在的对明星演员或外部团队的依赖性,确保了品牌产品长期运营的确定性与品质稳定性,构成了其商业模式中一项独特且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
文旅产业复苏提速 锚定高质量发展新机遇
在经济回暖与消费升级背景下,2025年国内旅游市场呈现强劲复苏,出游人次5.01亿、旅游总花费677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9%和7.0%。陕西省作为重要旅游目的地,同期重点景区接待游客791.3万人次,旅游收入4.46亿元,分别增长3.11%和6.26%。尤其文旅融合表现突出,全省营业性演出场次达2439场,同比激增203.23%,彰显出区域演艺市场的高成长潜力。
陕西旅游表示将积极把握行业复苏与转型机遇,依托其稀缺性旅游资源、标准化的运营体系及深入人心的品牌形象,持续夯实以旅游演艺和索道运营为代表的核心业务优势,在深耕陕西省内市场布局的同时,积极拓展全国优质旅游资源,致力于从区域性旅游运营商升级为全国领先的综合性旅游服务集团,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休闲旅游体验。在旅游行业建立起坚实的竞争壁垒与领先地位。
此次,陕西旅游通过资本化路径与战略布局,有望借助资本力量在旅游行业建立起坚实的竞争壁垒与领先地位,进一步拓宽成长边界,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有望为行业提供可借鉴的发展范式,助推中国旅游产业向集约化、品牌化、高品质方向持续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