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
在车间里,一副手套往往能用半天,一般是中午吃饭或者晚上下班回家时,工人将手套脱下来,扔进垃圾箱。一次性手套到底该怎么用,什么时候该换?没有人知道。
在记者将黑糯米分袋灌装时,会有员工放下手头的活走过来,拿过记者手中的铲子,挖起黑糯米就吃两口,吃完后将铲子扔进盆里,同时跟记者解释说:“早上没吃饭,饿了。”
加工原料为转基因大豆油
作为食品加工厂,工人使用一次性橡胶手套是对卫生的重要保证,可是不论在满记甜品门店还是供货工厂,由于操作不规范,一次性手套俨然成了一种形式。记者在进入车间后,有老员工带新人。在车间里,记者首先接触的是制作黑糯米的工作。戴上手套后,记者跟着老员工先从蒸炉里搬出一盘盘蒸好的黑糯米,倒进铁盆里,拿木勺搅拌。然后又将黑糯米分成小包装,拿铲子往塑料袋里装。分装完之后,记者需要将盆子在水池边洗出来,最后要拿着笤帚洗地面,整个过程下来半天的时间,老员工只用了一副手套。
与黑糯米车间一墙之隔的是双皮奶的生产车间。与黑糯米相比,双皮奶的手套“污染”问题更为严重。双皮奶在制作时,先是配料,工人戴着手套,用拖车从仓库拉来鸡蛋、牛奶等原料,然后将鸡蛋一个个打进铁桶里,再拿刀将牛奶外包装划开,一包包地往桶里倒。其他的原料相继混合好后,经过搅拌,就可以装碗了。此时,桶里的混合原料液已经有70多厘米深。工人事先在桌子上摆好铁盘,每个铁盘上又摆了15个塑料碗。装碗时,工人拿着一个普通的大号塑料凉杯,从桶里舀出满满一杯混合原液,然后将铁盘里的碗逐个倒满。一杯原液大概可以倒8个碗,倒完后再从桶中舀。期间,沾在凉杯外壁的原液沿着杯底,滴得到处都是。在整个装碗过程中,让记者感到震惊的是,工人握着凉杯,直接伸到桶里去舀原液,手经常伸进原液里,虽然手上戴着一次性手套,但是这手套又能干净多少呢?
在车间里,一副手套往往能用半天,一般是中午吃饭或者晚上下班回家时,工人将手套脱下来,扔进垃圾箱。一次性手套到底该怎么用,什么时候该换?没有人知道。事实上,公司制度提出了开始工作前、处理食物前、处理弄污的设备后、处理废物后等共9项需要重新洗手、消毒,使用一次性手套的要求。但是由于缺乏监督,规定难以落实到实处。
在车间,甜品出炉的频率很快。在黑糯米车间,每天要出50多盘、共300多斤。在双皮奶车间,每天的出货量更大。为了确保产品质量,会有技术员到处巡视,同时通过试吃刚出炉的产品来判断其质量。黑糯米在大盆里搅拌时,技术员会拿着铲子在黑糯米中翻来翻去地看,然后从工作服的口袋里掏出一把一次性塑料勺(与门店上供顾客使用的是同一种),直接在大盆里挖了半勺黑糯米尝尝,如果满意,就点点头,转身来到水龙头前将塑料勺用清水冲了冲,甩了甩,重新装回工作服的口袋里,去往下一个车间。直接入口的一次性塑料勺循环使用,中间过程没有经过消毒,只是简单地用水冲洗。
在记者将黑糯米分袋灌装时,会有员工放下手头的活走过来,拿过记者手中的铲子,挖起黑糯米就吃两口,吃完后将铲子扔进盆里,同时跟记者解释说:“早上没吃饭,饿了。”
满记甜品有自己独特的生产销售链。工厂按照门店的订单量,生产成品、半成品,然后运到门店后,经过加热、调配,就可以端上顾客的餐桌。不可否认,满记甜品所使用的原料,多是品牌产品,比如光明牛奶、雀巢奶油、罗拔臣鱼胶粉,以及国外进口的水果罐头,但是其中也有容易引起消费者顾虑的原料,比如转基因原料。
在车间储藏室的角落里,有几箱豆油。箱体上注明是“大豆油,加工原料为转基因大豆”。有工人进到储藏室,打开箱子,拎出了4桶豆油放到拖车上,推进了车间。甜品加工过程中需要加豆油吗?该工人告诉记者,豆油是用来炸核桃仁的。在车间里,生核桃经过油炸后,会单独包装,运至门店。根据顾客需要,添加到甜品中。将核桃仁淋在双皮奶上,就是“核桃仁双皮奶”。记者的暗访揭开了真相,核桃仁双皮奶的原料,除了牛奶、白糖、鸡蛋,事实上还有蛋清液成品、奶油和醋。而且核桃仁也是经过转基因大豆油炸过的。如市民所料,其中确实有“猫腻”。“不管怎么说,用了一点也是用,应该标注出来,供消费者选择。”这是一位消费者的看法。
根据农业部2004年修订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虽然转基因大豆油并非满记甜品的直接产品,而是产品原料,但是按照规定,它同样应该标示出来以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 (城市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