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随迁子女在沪中高考将实行积分制(图)

来源:新闻晚报
2013-05-18 15:42:31

媒体观察报告

期待每所家门口学校越办越好

站在媒体角度看上海教育,无论是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还是新优质学校,上海做了很多努力。在媒体最为关注的教育公平方面,上海也已早早实现随迁子女100%接受义务教育,且七成以上在公办学校就读。但作为一家网络媒体,我们又常常听到普通网民对教育的抱怨、质疑,甚至责问。

像“择校热”这样的问题年年离不开媒体视线。很多本地家长“择校”,原因多出于“为了上重点”或者“不愿孩子和随迁子女同窗”等。一方面,我们期待越来越多的家长能宽容对待随迁子女,但同时,媒体也更期待上海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都能越办越好。

再过一个月,上海又将迎来中考、高考。去年年底,上海发布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沪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方案》,表明上海将于2014年,也就是明年,实施与《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相衔接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沪参加升学考试的具体方案,有梯度地为随迁子女提供接受义务教育后的公共教育服务。在未来的一年多时间里,关于异地高考在政策层面上还会有哪些突破性进展?网民期待,媒体也非常关注。

专家研究报告

家校共育会否推出更多举措

陈小文 静安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

作为家庭教育工作者,我们关注着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教育格局的发展,而家校共育则是我们始终关注的焦点。几年来,作为富集大量教育资源的学校开展了多种尝试。

当然,现在心怀焦虑的家长日益增多,焦点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家长又往往将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简单延伸,对孩子的关注过于片面化。教委方面接下来是否还会不断推出更多的举措?在进一步优化自身教育行为的同时,创设丰富的渠道,用事实让家长认同学校的价值追求,通过多种家校互动的方式教育引导家长回归教育本源,形成家校共育的格局。

当前,教育已不再是教育部门的教育,学校、家庭和社区如何形成一个更有效的教育共同体,教育、妇联等相关部门能否形成更加快捷、高效的联动机制,使社区在人员配备、资源建设等方面为社区家庭提供更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服务支持。

社会教育机构作为一种补充,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但社会教育机构的乱象也常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教育部门能否为社会、家长提供一些必要的指引,或通过政策法规让这些机构的发展更为良性,成为大教育格局中的优秀资源?

政务体验报告

职业教育培训乱象如何治

小夏 《直通990》政务观察员

综观所有与市教委相关的案例,我想选择市民反映的三个侧重点:幼儿园入园孩子的择校难、校园伤害事件、考证热带来的职业教育培训问题。

每年的3-5月份关于教育的咨询涉及最多的就是孩子读幼儿园的问题,家长的想法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近些年还涉及到外来务工人员孩子读幼儿园的问题。市民怎样知道自己区域内的学校,去哪里报名,需要什么材料等等,通过什么渠道了解这些信息?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这其中隐形的择校难仅是个别人的感受还是确实存在一个问题?

4月份复旦大学发生投毒案,这种校园惨案在全国各高校发生了不是一起,校园惨案的背后反映了很多问题,关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综合这些方面,将来怎么样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

“考证热”一词由来已久,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这种现象更是愈演愈烈,不仅在大学校园,就连身在职场的我们也有很多人加入了考证大军。在职业教育的选择上,作为职员特别想听到苏主任的建议和意见,哪些职业教育比较重要,哪些证相对来说更重要?现在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也越来越多,在收费方面、培训教师的资格认证方面也存在一些乱象,教育部门在接下来的一两年内怎么规范这些机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