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患温州:金融经济危机尚存 国资垄断民资难进

作者:王昕晨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2013-07-02 11:16:33

国资垄断民资难进

温州的城镇建设有六大指挥部,从项目的策划、立项、投资建设、经营管理全部垄断,民间资金很难参与城市建设,背后是政府行政权力的主导。

近几年温州基础设施上比较快,19个大国有投资公司,垄断了温州大量应该而且可以由民间资本进入的项目,挤压了民间投资的空间,致使大量温州民间资本成为游资,四处游荡。有最新资料表明,今年1月,温州全市储蓄存款余额为3955亿元,比年初增加112.5亿元,同比增幅4.98%,创下历史新高。

有人说,温州企业家投资为什么没有信心,一是投资回报率不高,二是投资方向不明,三是投资风险难以把握。对此,有企业人士直言记者:温州的半岛工程建设,那么大的工程民间资本没法进入。国有垄断,这就是病灶所在。

做实业越来越不赚钱

汇率、劳动力成本、融资成本、税收等刚性约束都在侵蚀制造业的利润。因此,有不少实体企业选择了外迁,尽管在外创业成功的温商越来越多,但是温州本地产业空心化现象日趋严重。

也就是说,温州叫响了温州人经济,可是自我安慰的全球温州人经济基本上与温州本土无关,顶多只是一个概念而已。所谓温州人经济对温州本地很少有实质性贡献,只是赚了个吆喝,名声在外罢了。

坚持在温州做实业的企业,由于宏观经济调控、生产成本高企等,再加上国际经济环境不景气,企业往往是“不转型等死,转型就是找死”的结局。

前几年地产的高回报刺激了企业的神经,在这场地产盛宴中很少有企业守得住寂寞,于是大量资源和精力投入地产业,加速了本地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衰败和没落。在坚守实业和对外投资上,许多企业选择了后者。当国家调控政策出台,受到打压实属必然。

有数据表明,去年温州消费年增长是16%,若剔除汽车的消费,实际增长约在5%-8%之间。今年温州的用电量还在下降,港口、公路、集装箱的商品吞吐量也在下降。

“金改”步履维艰

去年3月,国务院批准温州金融改革试验,温州人欢欣鼓舞。但一年多的改革进展却步履维艰。

对区域经济与发展、民营经济与资本市场颇有研究的发改委姜洪新研究员认为,温州金融改革目前还没有看到有实质性、创新性的东西落地,如利率浮动等方面还没有真正突破,特别是针对实体经济的金融产品创新有待深化,使金融改革不要走入误区。目前的“全民办金融、大企业办金融”的做法值得探讨与研究,“民间利率上扬化”以及“银行坏账的系统性风险”、“企业互保的债务风险”等问题应予以高度关注。

“三改一拆”恍若大跃进

一位高层领导去年在温州曾说过,城镇化是个好东西,但是好事要办好,防止城镇化过程中的误区。记者认为,“化”字要把握好度,既要加快速度又不能搞“大跃进”,更不可“换汤不换药”。

温州大规模的拆违行动已经持续了两年了,拆违的积极作用是城市面貌大为改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但温州违章建筑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一口气融化就难了。温州是中小民营企业集中的城市,相当多的违建在厂区,拆违的负面作用使得大量的中小企业无法生存,何谈发展。况且,先前“企业有违建,银行不可给贷款”的做法,更是在逼迫企业关门歇业。

记者了解到,目前,温州市对企业新建厂房的建筑密度规定有所放宽、比例大有提高。按这样的做法,记者认为,那些老企业的厂房,若密度还有空间的,应该准予那些没到密度比例的违法建筑报批补办,根据建设规划的要求整改,让其合法化。这样,违章建筑的美化、“合法化”,不致于造成企业生产受挫、效益损失。城市建筑拆违,应首先重点对准那些影响市容市貌、破坏城建规划、阻碍交通出入、群众怨声载道的目标,然后持之以恒地有序推进,对没有造成负面影响的建筑物,可通过整改、补办手续去解决,何必“赶尽杀绝”式的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呢?

<<2 >>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关注东方财经sina微博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