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英媒:中国拟加强对铁矿石融资监管
中国日报网6月4日综合报道,今年以来进口矿价是节节下挫的,已经从之前每吨120美元以上降到现在的104美元左右,创下自2012年9月以来的新低。高盛在最新报告中指出,每年一季度会出现受天气影响的铁矿石供应下滑以及中国钢铁板块需求上升,但今年铁矿石价格已经下跌21%。进入第二季度,市场将面临库存高企、今年余下时间需求上升空间有限的情况。
盛报告指出,由于中国铁矿石库存处于创纪录高位,加之中国进口铁矿石结构性供给过剩,预计铁矿石价格未来将大幅下跌,2015年将跌破每吨100美元,全年均价为每吨80美元。由于下游钢铁需求远不如预期,如今国内多数钢厂处于较大的库存压制之下。
此外,除了库存高企、下游需求疲软等因素之外,铁矿石价格的大幅下滑也与融资矿有紧密的联系。
融资矿的风险
据了解,铁矿石贸易融资具体模式是,钢厂或贸易商通过海外银行开出的信用证(通常为3~6个月),在支付15%~30%的保证金后,由银行向矿山企业支付货款,矿石则发货至钢厂或贸易商手中,货款则在3~6个月后偿还即可。在此期间,如果将到手的矿石变现,也就相当于获得了一定期限的短期融资。
铁矿石贸易融资问题今年在市场上持续发酵。其源自2013年7月1日,中国取消铁矿石进口资质。改革后,铁矿石进口主体不再仅是宝钢、五矿等118家大型厂商。去年底,中小钢企在资金紧张压力下,纷纷通过借道进口矿方式,来获取信贷资金。
然而,去年9月以来,铁矿石价格一路下跌, Mysteel矿石综合指数从140跌至昨天的116,跌幅17%;与此同时,港口铁矿石库存超亿吨,创下多年以来的纪录。
融资矿风险开始隐现。以铁矿石为代表的大宗商品在进出口贸易中的主要融资手段为信用证融资。在人民币单边升值的背景下,在岸与离岸市场存在汇兑收益和利率套利的空间,信用证融资因而也成为不少投机者青睐的融资手段。
在行业相对景气、人民币升值态势未变的条件下,上述融资手段风险并未引起外界的注意,而一旦形势发生逆转,那么为贸易商们提供融资渠道的银行将面临巨大的坏账风险。因为即使是真实的贸易融资,一旦出现巨大的铁矿石价格波动,信用证融资办理中的保证金尚不足以覆盖风险,货物的处理更会构成巨大的难题。而对于虚假的铁矿石进口贸易所带来的风险则更加难以控制。
一位从事铁矿石领域研究的人士对记者说,此次铁矿石贸易链条曝出的问题,其实是钢贸行业风险向上游产业链的延伸。但与钢贸融资的重复质押、骗矿等方式不同,从事铁矿石贸易的公司事实上早就已经意识到了潜藏的风险。并且,从整个行业的情况看,大家对风险、库存等问题都达成了一致,也在收缩和去库存。
银监会介入
事实上,不少银行早就关注到了风险,并且主动对该类贷款和融资进行了严控和压缩。一家股份制银行的上海分行人士对记者称,该行实际上在年初以来就已经对涉及大宗商品贸易融资进行了严控。“我们的总体政策是,压缩存量,增量不予受理。”该人士称,即使新增客户是大型国有企业,如果其主营业务涉及大宗商品之时,总行亦会审批得非常严格,因而,“我们基本上不会开拓该类增量客户了。”他透露,行内对该类客户的授信政策已经非常明显,至于是贷款还是信用证等手段,就不是最为关键的问题了。
由于融资矿存在着潜在风险,4月份银监会曾专门发文摸底铁矿石贸易融资风险,要求15个地区银监局上报《进口铁矿石贸易融资风险监测统计表》和分析报告。5月以来,国内部分银行已要求贸易商将信用证保证金提高至30%~50%。由于铁矿石贸易信用证保证金比例大幅提高,很多银行都暂停给铁矿石贸易商开具信用证,很多贸易商已经停止进口铁矿石。为了尽快回笼资金,不少贸易商开始向市场抛售铁矿石,从而促使铁矿石价格进一步下跌。
就在融资矿愈演愈烈之时,价格的跌跌不休无疑再度加重了整个铁矿石市场对矿石融资爆仓的担忧。
钢企资金链挑战几何?
2011年不断收紧的钢铁行业贷款政策,去年底以来悄悄延伸到融资矿领域,包括:取消无保证金授信;大部分钢铁厂商向境内外银行新增额度申报困难,某南方大贸易商反映增额申请半年未批;银行审核信用证的流程愈加复杂。
此次银监会发文要求银行调查铁矿石贸易融资并非偶然。有消息称,进口商品信用证新规正在修订,未来或将提高进口商品融资的保证金比例。
我的钢铁数据显示,融资矿占港口库存比例高达30%至40%。一方面是银行收紧资金,一方面是铁矿石受供应大增,需求萎靡不振而价格持续下跌,高比例融资矿会不会像2011年钢贸贷款一样,引发钢铁行业新一轮大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