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7月31日电,莫迪的改革,能否帮助印度实现“中国式”的经济增长?
《评论汇编》杂志网站近日发表韩国高丽大学经济学教授Lee Jong-Wha的评论文章称,近年来中国和印度都发展成了全球经济大国,中国领先印度。但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进行结构调整的必要性也日益凸显,在这种情况下印度新任总理莫迪的经济改革措施能使印度赶上中国吗?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当前,中国领导人希望通过发展高科技产业来实现高收入水平国家地位。
印度的经济表现要逊色一些。上世纪90年代初,印度经济由于贸易自由化和经济改革出现快速增长。但随后改革停滞,财政和贸易赤字大幅增加,GDP年增长率下跌到4-5%。
因此,中国继续拉大了与印度的距离,去年人均收入达到11850美元,是印度5350美元的两倍多。现在的问题是莫迪的经济改革能否缩小与中国的收入差距。
对印度来说最重要的优势是“人口红利”。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和低出生率已导致劳动人口减少。2015-2040年期间,中国的劳动人口预计将减少1.15亿。与此相比,印度的劳动人口将增加1.9亿。
但是,仅人口优势并无法带来类似于中国的快速增长。印度领导人必须制定全面的改革方案,消除阻碍经济竞争力的因素,增加制造业的就业机会并提升工人的教育和技能。
印度当前的经济竞争力居世界第60位,与中国第29位的水平相差很远。原因并不难理解,印度促进经济长期发展的推动力较弱。
虽然取得了稳定的发展,但印度的公共卫生和教育事业仍比较落后。另外,交通、运输和能源基础设施落后,阻碍了生产力的提高。印度在商品和劳动力市场的效率方面也落后于中国。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印度才能吸引到大量投资并促进经济发展。
与此同时,印度应该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产业,从而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考虑到印度制造业对经济总产出的贡献率仅有15%,而中国为31%,印度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印度也具有吸取中国发展经验的优势。印度的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其发展更灵活的就业市场的努力。印度的工人,尤其是年轻人,也需要有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
好消息是印度总理莫迪似乎决心通过改善商业环境来增加印度的竞争力。印度政府还需要继续加强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
莫迪的改革方案应该更加注重发展印度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努力以及改革规划将帮助印度抓住人口红利带来的机遇,并实现中国式的增长。
(编辑:涂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