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10月10日电(信莲)美国《华尔街日报》10月10日发表由知名跨境投资顾问吴向宏撰写的文章称,近年来,中国富人积极对海外投资的举动引起了全球的关注。但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一下就会发现,许多中国投资者投资境外房产的行为,其实只是一种希望借此获得移民身份、展示个人成就的“消费”。而在未来,由于中国的对外投资即将进入“资产配置”时代,资产是否真的做到了合理配置,并能够给投资者带来回报,将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考量。以下为文章摘编:
全世界各地的富裕人群,都会选择将部分资产配置在本国之外。这样做可以分散地域风险,最大限度在全球范围内享受经济成长的收益,让个人资产更好地保值和增值。根据波士顿咨询集团2014年的《全球财富报告》,全球富裕人群大约将其6%左右的净资产投资于海外。
最近几年,中国的富裕人群也开始积极向海外配置资金,并且时不时因为其大胆和进取的行动而博得关注。以美国为例,在住宅市场上,中国人在2013-14年度已经超过加拿大,成为美国住宅地产的最大外国买家。而在投资移民方面,今年8月是美国历史上破天荒地第一次,提前用光了当年的投资移民名额,大部分是来自中国的EB-5移民投资(投资绿卡)申请者。
不过在我看来,到目前为止,中国富人的海外“投资”,往往不是追求财富保值增值的资产配置行动,更像是购买某种特权的消费行为,有时甚至是冲动性或者炫耀性的消费。
也许,国内外经济环境的相对变化,会促使更多中国富人深思熟虑,从真正投资角度去管理他们的海外资产。
“投资”还是消费?
绿卡移民和美国住宅地产,是目前中国人最热衷的两大“投资”项目之一。但二者都不具有资产配置意义上的合理性,也就是说,并不能实现财富保值和增值。
先看绿卡投资。美国移民法要求每笔绿卡投资(最低50万美元)解决10个人就业。在人力成本较高的美国,单是这笔不菲的人力资源支出,就足以吃掉50万美元投资所能产生的全部利润乃至部分本金。当然,如果投资人懂得门道,雇几个手段高明的律师和经济学家,也可以用计算“带动了上下游就业”的方法,把实际雇佣人数大大压低。但大多数绿卡移民项目还用不上这种技巧,或者说裨益有限。纯粹从投资回报的角度说,绝大多数绿卡项目都乏善可陈。
实际情况是:根据我的观察,绿卡移民者相当多数并非巨富,而是中上收入的白领。他们倾囊“投资”,主要是希望通过移民来获得种种生活、工作和子女教育上的便利。这所以是一次花钱购买海外生活和教育特权的行为,是一桩“消费”而不是“投资"。
同样,中国人在美国购买住宅,也往往不重视投资回报。美国住宅具有消费品和投资品双重属性,其单单作为投资品来说,收益并不上佳。除了极少地区外,如果买了房子自己不居住,也不对外出租,绝大多数情况下,就算房子增值了,考虑到房产税和长期维修成本,从投资角度说也只能是持平甚至是在亏钱。真正在美国能够赚钱的地产投资,绝对不是住宅,而是商业地产、待开发土地、地下矿权等等,而且若想达到两位数以上的可观收益,还需动用金融杠杆。
中国很多人在美国却是偏好“投资”住宅,尤其偏好高端住宅,而且往往是购买后空置。我对此的观察是:这些中国人往往是财富高净值的富人。他们本来就不很在意投资收益,而是以在美国置业,作为身份的标志。特别像购买滨海豪宅、大片牧场、葡萄酒庄等等的,心态更大抵如此。
这种实为消费的海外“投资”现象,或许和这些中国投资人的国内经历有关。过去十几年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同时资产价格也持续上涨的一个难得时期。不仅仅高净值阶层获得了巨大财富积累,即使中上收入的中国白领,如果能够坚持在国内投资比如说一线城市的房地产投资,也能在几年内让个人财富翻上几番。当国内还有能让人迅速暴富的机会时,海外投资即使有两位数的年回报,也相对显得微不足道了!所以所谓海外“投资”,更多是象征性的身份炫耀,或者是实用性的身份切换。总之,无需以资产配置为主要目的。
海外投资将开始重视回报?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率的放缓,国内投资的利润也在变薄。
尽管从绝对量上说,中国经济还在保持7%左右的年增长速度,处于世界前列。但由于近几年的增长严重依赖于投资驱动,投资回报率自然会下滑明显。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中国投资占GDP比重高达48%。而全球平均水平是22%,主要发达国家是18%,美国低到不足17%。做个简单算术,中国投入的资金密度实际上是美国的2.82倍。假设中国经济增速为7%,那么,美国的经济增速只要达到2.48%,其投资的宏观平均回报就和中国持平!而未来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速很可能无法保持在7%以上,美国却有可能超过2.5%。
实际数据验证了这个结论: 2012和13年,美国标普500企业的综合ROE(净资本收益率)分别为15.3%和16.3%。而根据纽约大学一位研究人员的统计,2013年美国主板的全市场综合平均ROE为15.7%。相比之下,根据中国证监会,2011年A股上市公司平均ROE为14.1%。Wind资讯系统的数据更认为A股平均ROE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2011年仅为10.07%。
国际资本流向也可能反映了这个变化:最近几年,尽管流入中国的外资依旧不少,但如果只看并购资金流向(可以剔除短期套利资金的影响),那么,2012年,全球跨境并购资金流入最多的六个国家分别是美国、英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巴西,中国只占第七位。
这种现象在国内企业家和投资人群体中也有所反映。过去几年中,中国在CPI继续保持温和通胀的同时,PPI(制造业价格指数)却持续呈通缩局面。对应这个宏观现象,在微观层面上,我观察到许多企业家停止扩张实业,甚至退出实业。原因就是:已有实业利润下滑,外面又找不到回报率满意的实业投资机会。其中一些人参与到房地产投资和大宗商品贸易。但另一些更为谨慎的,干脆选择了持币观望。
在这种情况下,海外投资,尤其是美国这样的正处在复苏初期的经济体,其利润回报就显得相当有吸引力了。因此,下一波中国人的海外投资活动,很可能会更加注重海外投资本身的回报。如果国内的回报率继续停滞甚至下滑,那么,海外投资尽管相对规模较小,却有可能成为重要的现金流来源。
(本文作者吴向宏现为某跨境投资顾问公司创始合伙人。曾任颐和资产管理集团CEO、思科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等职务。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