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奖获奖者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奖者许晨阳在代数几何学上作出了极其深刻的贡献,特别是在双有理几何与奇点及其对偶复形的拓扑结构上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许晨阳在与C. Hacon和 J. McKernan的合作研究中发展了具有对数结构的一般型空间序对的有界性理论。 这一理论的一项主要应用是证明了一般型代数簇的自同构群的有限性。这极大地推进了一百多年前Hurwitz在代数曲线情形的古典结果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肖刚在代数曲面情形的工作。这一理论的其他重要应用包括Shokurov的ACC猜想的完全解决,以及在任意维数推广Deligne-Mumford的稳定曲线理论。许晨阳与李驰合作建立了用极小模型纲领研究Fano代数簇的K-稳定性的一种理论架构,可以将涉及K-稳定性的问题归结为特殊检试构型的研究。许晨阳在与C. Hacon的一篇论文中证明在特征为p情形下的三维代数簇上存在多重theta翻转操作(此处p是大于五的素数),推广了日本数学家森重文在特征零情形的工作。在与J. Kollar的合作中,许晨阳发展了用极小模型纲领研究对偶复形的理论;特别,他们研究了具有对数结构的Calabi-Yau序对的对偶复形,证明了其基本群的有限性质,从而解决了Kontsevich-Soibelman猜想在维数不超过四时的情形。
许晨阳教授发展了极为可观的理论和突破性技术,解决了一系列代数几何学中很多不同领域的重要几何问题, 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同时为代数几何学在中国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潘建伟, 1970年生于中国浙江。1999年在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施一公,1967年生于中国河南,1995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副校长。
许晨阳,1981年生于中国重庆,2008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博雅讲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