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b753f9fa310030f813cf409
中国日报网 > 财经独家 >
中国日报网 > 财经独家 >

【图说中国经济】第三届进博会圆满闭幕!不断扩大开放的中国,让他们信心满满

已经连续举办三届的进博会,联通中国和世界,已发展成为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作为一扇向全球不断展现中国扩大开放决心的窗口,给全球经济的复苏持续注入信心。2020-11-11 09:48

【直击进博会·参展商热议】开云集团中国区总裁蔡金青:进博会的举办是中国引领全球经济复苏的一剂强心针

开云集团中国区总裁蔡金青对中国日报网表示,开云集团今年是第二次参加进博会,而本届进博会的举行,在她看来更是中国引领全球经济恢复和迎接更好的未来的一剂强心针。2020-11-10 17:02

【直击进博会·参展商热议】泰国天丝集团CEO许馨雄:进博会的举办让我对中国市场拥有更强大的信心

“我们对中国市场非常有信心,正持续加大投资力度。希望通过我们的实际行动,向其他公司证明,现在仍然是在中国投资的好时机。” 许馨雄说。2020-11-10 16:22

【直击进博会·参展商热议】德国莱茵TUV集团李涛:进博会的举办坚定了我们在华拓展业务的信心

TUV莱茵大中华区战略、市场与业务发展副总裁李涛说,“在当前不确定的全球经济形势下,第三届进博会如期举办,同时也让包括TUV莱茵在内的众多深耕中国多年的外企坚定了继续加大投入、拓展业务的信心。”2020-11-10 16:16

【图说中国经济】6句话,感受进博会的无限魅力

眼下,第三届进博会已接近尾声。这是一场“中国搭台,世界唱戏”的顶级盛会,在疫情之下如约而至,魅力不减。展览面积比去年扩大了近3万平方米,各国企业踊跃参展签约,向全球释放了合作的机遇和复苏的信心。2020-11-10 07:24

进博会加码“双循环” 海内外参展商:促进市场联通,共享开放红利

当前,我国正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进博会成为推动双循环的一扇窗口。2020-11-09 17:32

【直击进博会•参展商热议】诺维信陈晓慧:进博会是一个新的机遇与起点 愿助力中国绿色转型和发展

诺维信中国区总裁陈晓慧对中国日报网表示,今年是诺维信第一次参加进博会,而这意味着新的机遇与起点。2020-11-09 16:52

【直击进博会·参展商热议】冯氏集团中国区总裁冯裕津:中国进一步落实扩大开放 将为经济发展持续注入动力

冯裕津表示,更加开放的中国正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不仅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数字化快速发展阶段,且其内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正不断增强,对高端优质产品愈发青睐,都将为集团的未来发展带来巨大的信心与机遇。2020-11-09 16:45

【直击进博会·参展商热议】欧莱雅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费博瑞: 我们对中国市场信心十足 期待第三届进博会再创新高

费博瑞说,得益于政府精准施策、人们众志成城,当前中国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稳中向好,生产生活已从“暂停键”切换到了“运行键”乃至“加速键”,再次印证了中国经济的韧性,“海阔鱼大”的中国市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2020-11-09 16:33

【视频】第三届进博会现场直击:30件新产品新技术“全球首发、中国首展”,彰显跨国车企对中国经济复苏坚定信心

11月6日,记者走进汽车展区进行探访,这里集齐了世界排名前七位的整车集团,向庞大的中国市场展现各自的看家本领。2020-11-08 12:47

【直击进博会·参展商热议】丹纳赫中国区总裁彭阳:中国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复苏最快的国家,有效遏制住了新冠肺炎疫情,平稳度过了全球范围内的需求崩溃期,且成功保持了市场活跃度。随着中国经济加快的复苏,中国与世界的互动性将进一步加强。2020-11-08 11:41

连续三届参展!这些外企高管有话说

进博会至今已举办了三届,众多国外企业也连续三届参展。近日,多位外企高管陆续发声表示,第三届进博会如期举行,无疑为在华外资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信心和支持。2020-11-07 10:05

【直击进博会·参展商热议】宝马集团高乐:将继续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实现共赢

中国一直是全球创新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今年我们继续深化和中国科技企业的合作,全方位提升数字服务。我们相信这些合作将会结出双赢的果实。2020-11-07 10:04

【直击进博会·参展商热议】陶朗集团蔡虹:进博会如期举办,是中国抗疫成果的证明和强大国力的展现

进博会的国内外展商的参展热情不减,足以体现中国这个市场巨大的吸引力;进博会的如期举办,也侧面证明了中国的抗疫成果,和中国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展现的强大国力。2020-11-07 10:03

【直击进博会·参展商热议】爱立信东北亚区执行副总裁申宁山:进博会展现了中国对外开放迎接合作的大国姿态

爱立信东北亚区执行副总裁、数字服务事业群总经理申宁山对中国日报网表示,在今年的全球环境下,中国举办进博会显得意义非常,这是中国经济环境恢复的一个信号灯,更体现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对外开放迎接合作的大国姿态。2020-11-06 16:11

【图解】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力!参展商热议“进博之约”

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11月4日在上海正式揭幕。作为中国宣示扩大开放决心的一扇重要窗口,在全球疫情蔓延带来诸多不确定性的背景下,这场如期举行的盛会备受海内外各界关注,也引发了参展商们的热议。2020-11-06 15:05

【直击进博会·参展商热议】欧莱雅集团董事长兼CEO安巩:进博会提供了宝贵平台 中国将继续在全球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11月4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开幕式在上海举行。在全球疫情蔓延的特殊背景下,今年进博会的如期举行也引发了海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2020-11-06 14:58

参展外企高管盛赞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进博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1月4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在上海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发表主旨演讲,赢得了参会外企高管的广泛关注与好评。2020-11-06 06:48

【直击进博会·参展商热议】普华永道中国市场主管合伙人梁伟坚: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 将持续吸引外资加码中国市场

普华永道中国市场主管合伙人梁伟坚在接受中国日报网采访时表示,进博会的如期举办,为在华外企提供了强有力的信心和支持,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的信念和决心。2020-11-05 16:00

【直击进博会·参展商热议】爱茉莉太平洋中国总裁高祥钦:“进博之约”鼓舞全球经济复苏的士气

高祥钦表示,新冠疫情仍在全球持续,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国际环境下,这场特殊的“全球之约”彰显了中国的信心和决心,鼓舞着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复苏的士气。2020-11-05 15:53

【图说中国经济】看!这是数字乡村的模样

近年来,我国数字乡村建设步伐加快,“数字+乡村”已经展现出广阔前景,更多的农民享受到数字化发展的红利。随着数字红利的持续释放,各方力量和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乡村正在改变模样。2020-11-04 15:32

【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建设文化强国,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将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影响力必将得到进一步提升。2020-10-30 15:07

【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更高水平上扩大对外开放

构建新发展格局,绝不意味着对外开放地位的下降。相反,展望未来,我国外贸进口和出口、利用外资、对外投资的规模将会持续地扩大。2020-10-30 15:03

“六个新”,“十四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提出!

这“六个新”主要目标的设定,在方法论上体现了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国发展条件,紧紧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对未来五年发展目标提出要求。2020-10-30 14:47

"十四五"规划,这些民生事值得期待!

“十四五”规划建议顺应亿万群众的期盼,对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2020-10-30 13:39

数读“十三五”: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就斐然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三五”期间,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各类风险挑战,我国经济稳步实现高质量发展,多个领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2020-10-25 10:07

【图说】中国持续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力量

今年,中国将在现行标准下消除绝对贫困,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中国的成功实践加快了全球减贫进程,增强了全世界消除绝对贫困的信心,为人类减贫事业持续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2020-10-24 08:05

【图说中国经济】前三季度经济增速由负转正

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0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数据。其中,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货物进出口总额、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2020-10-19 12:55

【图说中国经济】积极构建“双循环”新格局 中国经济有力回暖提振全球信心

当前,面对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的变化,中国正积极构建“双循环”新格局,进一步挖掘增长潜力,同时继续扩大开放,给全球经济不断注入信心。2020-10-17 10:22

|<< 上一页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中文 | English